而郊费的巨大差异,也是因为皇佑、治平年间的用财之端多于景德。
要求赵顼实施梳理财政的重要方法——国家统计。
“诚诏有司按寻载籍而讲求其故。使官之数,入者之多门,可考而知;郊之费,用财之多端,可考而知。”
不过老曾最后还是犯了错误,将解决问题的办法过于简单化了——“可罢者罢之,可损者损之,使天下之人如皇佑、治平之盛,而天下之用,官之数,郊之费,皆同于景德,二者所省盖半矣。”
这话的意思是说,陛下我们裁员吧,国家人口增长到了现在这么昌盛,要是我们让设官的数目,大家的工资再回到五十年前的水平,我们能够节约起码一半的财政开销呢!
然后还举了例子,我现在在三班院供职,国初承旧,以供奉官、左、右班殿直为三班,以都知、行首领之,又有殿前承旨,三班院别立行首领之。
后来三班人越来越多,又分出东、西供奉,又置左、右侍禁及承旨。
最初,三班吏员止于三百,又是甚至还不到,等到了天禧年间,增加到了四千二百有余,到今天,一共一万一千六百九十,另外还有八百七十命宗室成员。
景德年间的员数,已十倍于建国之初,而现今的人数,又三倍于景德。
熙宁八年,新入籍者四百八十有七,九年,五百四十有四,十年,六百九十;而死亡退免出籍者,一年岁有事二百人,有时还不到。
“则是岁岁有增,未见其止也。”
裁!必须裁!!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丑话
最后曾巩给出了美好的前景展望:臣就职的三班都是如此,其它部门可想而知,惟陛下试加考察,以类求之。
只要我们能每年节省三分之一,“使天下岁入亿万,而所省者什三,计三十年之通,当有十五年之蓄!”
“夫财用,天下之本也,使国家富盛如此,则何求而不得,何为而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