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5页

当然了,如果晋国对齐国吞并莱国没有任何举动,不亡人国家的规律就等于是被打破,相当多的诸侯国必然要为自己的未来感到忧虑了。

所以,晋国因为莱国被齐国吞并而兴兵攻打,列国集体进行道义和精神上的支持,没有哪怕一个列国觉得晋国不对。

中军和上军没有解散,“士”、“徒”、“羡”的服役就不算结束,他们被约束在营盘之中,三天一小锻炼,五天一大演练,导致哪怕驻扎于“新田”郊外都有一种很紧张的气氛。

夏季已经来临,炎热的天气无法阻止一些人和国家干想做的事情。

“探子回报,郑集结三‘军’,一‘军’北上往卫国,二‘军’东向往宋国。”吕武刚接到汇报立刻将士匄、魏琦和士鲂邀请过来。

没人捧场说一句“元戎料事如神”的话。

他们对郑国一再遭到沉重打击还能集结三个“军”的兵力多少有些吃惊,不由自主猜测郑国到底还有多少底蕴。

要清楚的知道一点,目前不是谁都能够参战,一支军队必需要有多少“士”充当军官,多少“徒”作为骨干,“士”和“徒”的数量决定了能搭起多大的框架,再由“羡”来成为血肉充填进去。

那么,没有足够数量的“士”和“徒”,应该有的框架都搭不起来,建制又怎么完全呢?

军队是什么?不就是有良好的调度体系,再加上有效执行命令嘛!

吕武其实也奇怪郑国怎么还能组建三个“军”的规模。

而那个应该是一个老牌强国该有的底蕴了,他们会缺很多东西,就是不缺贵族。

说句很难听的话,就目前而言一个国家有多少贵族,基本上也就等于有多少底蕴。

贵族之所以是贵族,不单单因为他们有个好祖宗,他们也自小接受体系的教育,懂的东西远比普通人更多,掌握的军事技能更不是普通人所能比的。

说白了,知识被垄断的环境之下,普通人并没有出头之日。不是普通人之中缺乏聪明人,是他们有一颗再聪明的脑袋,学不到知识也没什么用。

一个月过去。

卫国那边先有使节团抵达“新田”,他们是来求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