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不若向王上请命往‘高陵’督建长渠?”虞平提议。
君王不是重视“长渠”吗?太子很懂事的急君父所急,肯定能加分的。
葛康却是说道:“我等前往或有夺功之嫌?再则言,长渠按部就班即可,岂能显我等本事?”
宋豪颔首,说道:“大军征战‘汉中’,有窥探蜀地之意。大汉极重军功,公子若有所为,臣以为请命往‘汉中’方是首选。”
这个宋豪是宋彬的二子,他的大哥早逝之后,成为顺位继承人,在太子这边担任卫率,也就是太子卫队指挥官。
军功这玩意?吕阳并不缺。
尽管只是名义上,吕阳还是主持吞并秦国的人,后来也在征战义渠和乌氏一再立功。
只是吧,有那么一个成语叫“时过境迁”,五年的流放在外让很多事情在人们心中变淡,再则以前的功劳其实都是吕武安排得妥妥当当,让吕阳去当那个“摘桃子”的人罢了。
现在肯定没有“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一些该有的觉悟,到了一定身份地位则是一定要有。
吕阳沉默了一小会,才说道:“我去求见父上。”
众太子属僚赶紧慎重其事地站起来,齐刷刷对吕阳行礼,盼着能够马到功成。
正在接见楚国公子罢敌的吕武得到请示,想了想让吕阳过来。
楚国的使节团抵达“长安”已经有一段时日,早先与之接洽的是太行令梁兴。
这个也是一种必然步骤,汉国需要先搞清楚公子罢敌的来意,双方先将该谈的事情取得共识,再让一国之君出面来最终敲定。
“公子有往‘姑苏’经历?”公子罢敌好奇地问了吕阳一句。
所以吧,吕阳遭到流放,其他诸侯国不太好说,楚国好像知道那么一回事,并且还对吕阳的行踪保持关注,只是没有针对性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