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方给生员们打分,而不是优、良什么的,具体一点,哪一项给几分,为什么给。
商人们换了积分,多少积分换那个的一分。
只要钱足够多,其他的分低一点也行,傻子不行,得有个底线。
这相当于他那时的中考加分,不涉及到高考。
地方上的商人家属,或者商人本身,想要获得进长安科举的名额,使用积分就没问题。
等着到了长安,能不能考上,那就另一说了。
“越是富裕的地方越需要,富裕的地方文风鼎盛,江南那一代,多少好学子啊。
一起竞争压力大,名额少,有人在那里的官学没考好,还有族学想要过来,都要走门路。
走谁的不是走,朝廷给机会,拿钱。说不定在那边排中等,到了长安就超水平发挥了。”
李易说出很多学生家长的想法,万一呢,给个机会去试一下。
如他那边,有的地方考题比别的地方难出一大截。
那里的考生若是换到别的地方跟其他人一起考,别的地方就完了。
故此按照户口所在地考试,不要乱蹿,给人留个活路吧。
李易的一套理论说出来,单间里的人听懵了。
头一次发现,科举还能用来干别的事情。
过了十几息,李隆基才恢复过来:“易弟,这般施为,选的还是才?”
“为国为民即是才,商人出钱,朝廷拿着钱给天下百姓用,为边关将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