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银,矿石亦可,调整价钱,另外倭国的生丝、熟丝和丝织品也要。”
李易给出需要的东西。
倭国现在冶炼技术和刺绣技术还不行,历史记载,未来几十年,都是这么贸易。
倭国把丝纺织成布,换大唐的绣品。
铜也给大唐,换大唐的铜钱,开元通宝。
银子更是,技术不行,贸易上吃亏。
一想到倭国愿意换开元通宝,李易又补充:“带庄子的兑换券过去,兑换券也很精美。”
“他们不会要吧?”李隆基觉得别国给自己纸币,自己就不要。
“免费送,等下一批货物过去,允许他们使用兑换券购买东西。”李易想到个好办法。
兑换券送过去,倭国人拿着保证好奇,上面又写了钱数。
关键是纸币好看,别人无法仿制。
再知道下次能够用来购买大唐物品的时候,会不会自己先尝试交易一下?
即便不交易,纸币也不会被扔掉。
大唐下次去,允许有纸币的人购买东西,纸币的信用便有所保证。
甚至带一些倭国的商人和物品来大唐,让他们看看兑换券在大唐的作用。
对于此事,李隆基上心了,他学到了怎么用货币去欺负人:“此法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