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抱团,并不是简单的一种混合,而是三个兵种有层次性的布阵,长枪兵处于最外围,构筑成一道枪林,抵御骑兵的冲击。

而刀盾兵则排在长枪兵的身侧,用来掩护长枪兵,由于长枪兵没有防护型的武器,而曹亮重装步兵的构想还没有实施,这个时候长枪兵的防御能力是最为薄弱的,如果这个时候遭到匈奴骑兵的骑射攻击,伤亡肯定会比较大。

而有了刀盾兵的侧翼保护,长枪兵便多了一层保障,可以防御敌方的弓箭袭击。

而最里层的是射声营的弓弩兵,弓弩兵在防御上是最弱的一个兵种,一旦陷入到了近身战斗之中,弓弩兵几乎没有任何的抵抗之力。

但在中远程的距离上,弓弩兵却是有着强大的打击能力,前面有长枪兵和刀盾兵构筑的一道坚实的防线,弓弩兵则可以放心大胆地在后面不断地放箭,这也是步兵对骑兵唯一有效的杀伤手段。

三个兵种的密切配合,才是对付骑兵唯一有效的办法。

当然,如何提高配合的默契程度,才是关键之中的关键,只有阵型完善配合娴熟的步兵战阵,才有可能挡得住骑兵强大的攻击力。

这方面,步兵等四营还有待提高。

只有越骑营,才是让曹亮唯一能放心的存在,所以担任先锋的,毫无疑问是越骑营。

先锋官邓艾此时率领着越骑营,不急不徐地走在队伍的最前列,与后面的大队人马保持着三到五里的距离。

越骑营在汉中之战中表现最为抢眼,功勋卓著,此番在安邑增加了五百的新兵,但这丝毫也没有影响到越骑营的战斗力,此刻的越骑营,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渴望着和匈奴人的第一战。

第0490章 遭遇战

从绛邑往北,魏军基本上是沿着汾水向北而进的。

沿河而进,自然有一个巨大的好处,那就是魏军只需要注意来自前方和右翼的敌人袭击,基本上不用考虑左翼的威胁。

宽达数里的汾河为魏军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匈奴人自然不可能跨越过汾河来对魏军实施袭击,所以,左翼无疑是最为安全的。

当然,这种情况也是有利有弊的,最大的弊端就是一旦魏军的右翼被敌军突破之后,魏军就是处于一种背水一战的不利条件,要不就是同敌人决死一战,要不就只能是往汾水里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