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页

同时文震孟这个人是文征明的曾孙。至于文征明,也是考了很多次都没有考中。文震孟似乎重复了他曾祖的科举过程,只不过他后来考中了,而且还拿下了状元。

原本朱由校以为这一次排名靠前的肯定都是皇家书院中人。

原因也很简单,这些人每天都在那里学习,对荀子的思想领悟自然是最透彻的,加上每日里都有人教导,考试的东西就是他们平常学习的,他们自然能够考出一个非常好的名次来。

除此之外,这些人能够得到的照顾也最多。

最重要的一点,很多人对荀子的思想还不认同,现在自己就是在强推这件事情。所以很多人不会在科举考试上用多大的功夫,或者说不会在荀子的思想上用多大功夫。

大多数的举人们,更多的是学孔孟,在这样的情况下,考荀子他们自然就不擅长。

这一点朱由校早就想到了,所以他们考中的几率不高,排名靠前的几率就更不高了。这一次科举考试,与历史之中的重叠肯定会很小。

只是让朱由校没想到的是,自己居然在这里看到了文震孟的名字,这个曾经的状元。

按理说文震孟不应该考这么高的名次才对。

在看到这个名字的一瞬间,朱由校有了一个想法。

或许点了那些皇家书院中的人的确是很好的想法和做法,但是点一个不是皇家书院中的人好像更能够彰显公平,同时能够给更多的人树立一个榜样。

于是朱由校就在文震孟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圈,这第三名就是他了。

至于二甲的第一名,朱由校给了张余。这个人的名字必须出现在前几名,但同时也要压一压。

对于这个张余,自己要用,但是也要慎用。二甲的头名,也就是俗称的传胪,是一个比较合适他的名次。

把这几个人圈出来之后,剩下的事情朱由校就不打算再参与了。

将名单递给站在一边的陈洪,朱由校说道:“行了,拿下去吧。”

“是,皇爷。”陈洪连忙躬身答应道,双手接过了那张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