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辽东的老家,康大眼那颗已经沉寂、干涸了很多年的心,又火热了起来。
“他们出来了!都尉!”
西山边上的那颗大枣树下,又冲过来了一队骑兵,为首的人还拿着“李”字的军旗,但跟在后面的人,则全部穿着深蓝色的布面甲,最后一人则举着一支写有“郭”字的旗帜。
哗啦、哗啦。
骑兵飞驰,康大眼光是远远看着,就能看出来那些深蓝色的布面甲做工极好。这些骑兵的腰间还佩戴着不同于三眼铳的另一种火铳,看起来是既新鲜又小巧,与康大眼早年间在登州见过的火铳有些相像。
李好看到从桐柏山出山口奔出的这一队友军,也十分惊喜:“今日的滂沱大雨,我本来以为会影响到应山伯大军的行军,没想到你们来得还是这样快啊。”
一位穿着蓝色罩衣的骑兵战士,他的马术不及大顺军那些陕北老兄弟精妙,但是年纪极轻,脸上挂着一种少年人才有的青涩笑容。
他结结巴巴地回答说:“都、李都尉,郭帅说,郭帅说五万援军、援军……一时间不能全部走出桐柏山,才把先头的一万余兵马带到了桐柏县这里来。”
骤雨连绵之下,李好知道桐柏山的山路有多么难走。他本来以为这种天气情况,郭君镇至少要再花个两三天,才能抵达桐柏县,没有想到这位大顺开国新封的应山伯,行军速度居然这样的快。
已经有万余新军,抵达桐柏附近了!
青涩的少年骑士,口齿不是特别清楚,他心里着急,说话就更加显得前言不搭后语,毫无条理和章法。
另外一名年纪较大、更显沉稳的蓝衣骑士,打马靠近过来,拍了拍小骑兵的肩膀,而后将马鞭放在鞍座一旁,向李好拱手道:
“这位就是裕州的李好李都尉吗?我是郭帅军里的旗鼓都尉马进忠,陛下调集天下大兵,集结北上。荆襄、德安、武岳三镇,由应山伯和李果帅调兵五万余人,星夜疾驰,北上赴战。现已有一万余精兵抵达桐柏县附近,还望都尉帮忙准备一下大军休整的地方。”
李好知道应山伯自然是湖广大名鼎鼎的郭君镇,听说不久前他才攻破九江,没有想到这么快居然就能带领五万新军北上增援。
另一位李果帅,新近公布的大顺典章,皆从唐制,但是对于具体各级军阶,如何尊称,还没有形成一种固定的章法。
李好自己猜测,所谓李果帅,大约就是一位姓李的果毅将军。他脑中迅速过了一遍,因为李好本人也可以算作是李来亨的旧部,虽然在李来亨南下随州发展时,李好留在了河南,但他一直十分关注楚闯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