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页

方以仁低头说:“袁帅北上前,殿下曾说过河北四府不必死守到底,以黄河为底线即可。”

李来亨自己憋了一口气,他的确是和袁宗第说过这样的话。河防的关键当然还是在黄河,河北四府本身无险可守,属于一片地势平坦的空旷地带,乏高山、无坚城,东虏南下,李来亨自己的心理底线也是在黄河。

但是袁宗第这么快就放弃大名城,特别是当刘汝魁还在坚守着磁州的时候,殿右军就放弃了大名。

这种事情!

真的是没法不让李来亨起疑心。

这是田牛之变的不良后果吗?是不是袁宗第并不真正忠诚于李来亨的事业?

袁宗第突然从大名后撤,究竟是如他所说,出于改善大顺军防线的目的,还是另有他图?

李来亨一瞬之间,就产生了众多别样的心思。

第七百零三章 尚可喜

大名城的沦陷,正如顾君恩为袁宗第所做的辩护那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名城所处的不利位置而造成的。

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考量,多尔衮高明的用兵手腕,也是使得大名城这样快就被清军攻陷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这点来看,李来亨所认为的“多尔衮远远不如皇太极,不足为惧”的观点,几乎是要站不住脚了。

清军十余万大军分布在冀中南一带,首尾相连战线布阵长达数百里,如此赫赫神威,如此规模浩大的用兵,是努尔哈赤与皇太极也没有真正驾驭过的超大规模战略作战。

这一次大清南征,总计使用兵力将近三十万,浩瀚如星海的士卒、繁杂如茂林的刀枪,阵阵如云、列列似长河流淌的队伍。他们由北至南,由西至东,摆开了向大顺军、向中原全面进攻的态势,多铎、吴三桂在西,阿济格在动,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在中,采取一个向心姿态的攻势,全力以赴往中原方向进行战略规模的大突击。

多尔衮驻节在广平,他那皇父摄政王的仪仗架势派头十足,站立在包衣奴才们清理过、又用黄土掩埋填充了一遍的平地上,背负双手,远望南方,目光凝神,威严处如显露着深思熟虑,智谋深沉的神态。

“比较敌我的实力,无论就哪一方面而言,我们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兵员的数量、作战的战法和士气,流贼不如我们,尤其是满洲大兵的勇猛无双、乌真哈超的精良火器,更完全是我们大清所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