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页

战洋人,当初福建水师万人打千人红毛番,都无法取胜,而东南军比红毛番人船都少,两次大会战都是胜利者。

他的看法与温体仁不谋而合,一旦与东南府开战,则大明南方半壁江山不为大明所有矣!

难得颜常武立誓永不反大明,正要好好笼络,那些清流(其实孙承宗也是清流的出身,但做得实务多,就知道为人处世了)不顾当前形势,把国家大事当儿戏。

他想想后,着各城做好防御,他带了三百骑兵,返回帝都!

上奏折不够力,无诏入朝也顾不上了,否则一旦朝廷诏书颁布,一切皆不可挽回。

从温体仁书信的字里行间知道,他行缓兵之计,拖字诀,就等孙承宗的反应。

……

且说崇祯皇帝在皇宫里突然接到太监急报,说孙督师回朝求见,让他非常奇怪,孙承宗是老臣子,难道不知道统兵大将无诏不可进京吗?

知闻他带了三百骑兵回来,骑兵都留在城外,只身进宫,这种态度很好,崇祯皇帝就召见了他!

帝在偏殿见之,孙承宗首先就无诏回京请罪,请皇帝听了他的奏报之后,再行处置。

“臣特为东南伯、福建海防副总兵、龙虎将军颜常武而来!”孙承宗开门见山道,他也不多言,先取出数本账本,呈给皇帝看。

乃是东南府助剿北虏的账目,上面详细记清了东南府运送宁远前线的物资和金银,价值有十万两银子以上,每年如此!

一旦北虏入寇,战事紧张,则银子翻倍!

三年间,已有四十万两银子的物资和银子送到了宁远前线!

再有派驻六千火枪兵参战,这些兵是不用朝廷出钱的!

崇祯皇帝看过之后,相信孙承宗的为人,账本是真的,听孙承宗奏道:“东南伯为人谦逊,臣欲上报朝廷,表彰其报效之功,但他坚辞不让,说什么‘做好事不留名’,大有君子之风。其对大明忠心耿耿,曾说永不反大明,舍得捐银助剿,其部属战斗不遗余力,善战之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