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诉厉害,讲得头头是道,貌似你不听他的话,就有膝盖中箭跪下,大祸临头。
杨璟新乃川中名将,收复新疆的大功臣,一说到他,中国人都夸大拇指,知道他是“故土新归”、祭祀大唐白头将军郭昕的那一个,他的话是非常有力的。
然而杨璟新之父,又一个老贼头杨展杨国公,听闻此事后,给了杨璟新一首《鸟诗》道:“太监没有鸟,文官非好鸟,两鸟互相斗,统统不理鸟!”
杨展是前明、新明的两朝军人,曾经在前明时跪过文官,也拜过太监,知道文官与太监的德性,现在有东南王压制他们,正是武将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不要理他们两个鸟!
杨璟新听了父亲的歪诗,不由得大笑。
这首《鸟诗》传出去,社会上有人发散思维,曰:“一个太监一个文官两个鸟,都不是好鸟!”
搞得太监与文官十分恼火!
朝廷把相关的奏折发给诸臣将看时,杨璟新说:“军中之人,不理政事,乃东南王所订严律,臣等不敢乱议!”
此话一说,勋贵们个个置身度外,专心看热闹。
其实对军中勋贵们两不相帮,文官并不恼火,他们最担心的是一个人。
杨天生!
大明内阁次辅杨天生地位超然,他是南华帝国的国丈,搞经济是好手,让他带兵打仗,同样是顶呱呱。
皇帝颜常武不能不防,他担心杨天生成为杨坚,杨坚就是从国丈上台,篡了女婿家中的皇位,成为隋文帝。
颜常武从不让杨天生掌管人事、军队和财政大权,但杨天生确实有能力,太有能力了,舍不得不用,颜常武就把他外派到了大明,结果大明的经济蒸蒸日上,他的功劳非常大,无论在大明,还是在南华,他都是一等公!
相对于正牌的大明官员来说,他是局外人,他迟早要回南华的,在大明没利益,朱和坪反倒更乐意采纳他的意见。
且他现在是文官,他要是来了个赞同,那就是堤坝不是自外而是从内溃决了,后果严重!
马士英想了想,请刘孔昭去劝说杨天生同意驳回御史高天明的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