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先生则点兵同样十二万人,其中四万是南华军,二万是东方外防员,整整六万的英国外防员,当中有二万是苏格兰勇士,这是苏格兰依造与中国人的协议出动的军队。
两军会战于伦敦西部的雷丁(距离伦敦八十里),选择的战场非常好,是一大片的原野,地面平坦,灌木稀疏,小溪浅浅,正合适打仗。
大家都是十万以上大军,排阵的时间都很长,但见得队伍如海,旌旗招展,场面壮观。
不约而同的,双方都将“弱旅”排在前阵,主力放在后阵。
詹姆斯二世所指挥的伪王军中的“御林军”二万人在后阵中军处,实力较强的郡例如肯特郡燧发枪团在后军左阵,威尔士骑兵部队亦在后军。
前阵排出的是杂牌军,他们的火器不一,既有先进的线膛枪,也有滑膛枪和落后的火绳枪,还有许多人用弓箭,装甲参差不齐,有许多人甚至穿上了中世纪的盔甲来打仗,更多的人是布衣,队形也不整齐。
詹姆斯二世举起了望远镜观察,看到的情景让他倒抽了一口凉气。
打着英王查理一世旗号、英国米字旗的英国外防员装备统一,全部是相同的红色军装(出于某小强的恶搞,英国龙虾兵上阵),使用燧发枪相同,线膛枪一致,全是中国制式火器。
装备统一多多,士兵们的子弹能够放进同样的枪管里,而英国伪王军的枪支种类繁杂,口径不统一,后勤压力大(其实也没什么后勤)。
而苏格兰人虽然没有换成英国外防员的火枪,但他们的冷兵器看上去寒光闪闪,颇不好惹的样子,他们也更换了中国人给来的兵器,
詹姆斯二世心累,他知道开战后英国人将自相残杀,惨的是那些杀保王军的英国人使用的是异教徒的武器。
率领英国外防员名义上的统帅正是乔治·蒙克陆军上将,实际上军权操于理查德·迪恩中将的手里,他乃英国舰队副司令,在第四次地中海大海战中被俘,经戴维先生说合,成为英国外防员指挥官。
而在外防员后面正是南华军与东方外防员的部队,虽说是侵略者,但他们士气高昂,对于把自己放在后阵里貌似很有意见!
两军对圆,双方也不答话,就往死里干!
詹姆斯二世一声令下,部队大规模地出动,一个方阵接着一个方阵动起来,向前推进,他们被中国人称为伪王军,但见得漫山遍野都是伪王军,到处都是白皮,他们衣着斑驳,就象数不清的狼群,向着英国外防员的阵地扑来。
出动的部队是十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