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这个世间谁才是嘉靖最为痛恨之人。却不是昔日在东南为祸的汪直,亦不是在广东称帝的张琏,而是这个令他后半生极不安宁的蒙古俺答汗。
因为朝廷不批准俺答求贡的请愿,俺答于嘉靖二十九年亲率四万骑兵杀至北京城。迫于城外的压力,又希望俺答退兵,嘉靖接纳时任礼部尚书徐阶跟俺答通贡的意见。
历来刚愎自用的嘉靖曾几何时受到过这等窝囊气,昔日初登大宝他便搞到以杨廷和为首的百官灰头土脸,结果却在一个土蛮面前低下了高傲的头颅。
正是如此,在俺答退出关外后,他对第一个入关勤王的大同总兵咸宁侯仇鸾下诏道:“卿勿怠此戎务,必如皇祖时长驱胡虏三千里乃可!”
当然,如同当年一时兴起想要收复河套般,这仅仅是气头上的话语。而后,别说“长驱胡虏三千里”,军费更是一减再减,仍然是沉迷于他的修道大业。
只是如今,蒙古骑兵突然从东边而来并危及京城,宛如一巴掌打在这位大明君王脸上,毅然令到嘉靖似乎又恢复了几分励精图治的帝王形象。
众官员都是精明人,心知这个时候能不吭声最好不吭声,便是纷纷扭头望向了首辅徐阶。
“陛下,据蓟辽总督杨照的奏疏所言,鞑虏自磨刀峪,总数不过五千之数,而俺答主力还在关外,并不足为虑!”徐阶上前拱手,接着眼睛瞥向杨博道:“不过该如何清剿这股鞑虏,还是请兵部尚书拿出方略!”
杨博听到“清剿”这个词,却是不由得翻了一个大白眼。如果明军真的这么强,亦或者蒙古骑兵这么弱,早就没有了北疆之患。
不过他心里亦是明白,徐阶怕是对他这位兵部尚书让到蒙古骑兵来到顺天府区域产生不满的情绪,便是出列拱手道:“陛下,臣自从回本部,一直有意加强京城的防御工事建设,亦是对此种突发之事做过部署和演练。现各个城门设有精锐驻守,而今各地勤王之兵不日将至,定保京师无恙!”
话语的遣词造句已然是经过多番深思熟虑,语气更是显得信心十足,给人一种相当可信的感觉。
嘉靖听到这番话,心里顿时安定不少,他怕的正是蒙古骑兵会危及京师。而他之所以如此依重这位兵部尚书,正是看中杨博这种做事稳健的作风。
杨博瞥了徐阶一眼,接着又是朗声道:“若是鞑虏进犯京师,城外的勤王兵则与之决战,纵使不能将其全歼,亦能将其重创,必不足为虑。只是鞑虏奸狡,居无定所,行无定势,怕是在京畿一带四处游窜居多。臣以为亲军闭城拱卫京师,由边军围之,徐徐削其势,待鞑虏势弱之时,再行歼之,此乃为上策也!”
礼部尚书李春芳和户部尚书严讷交换了一下眼色,这分明就是龟缩在城中待到人家洗劫完毕离开,却是说得如此的有谋略,这位兵部尚书的功夫当真全在嘴上了。
“诸位爱卿,汝等以为杨爱卿此策如何?”嘉靖的语气明显产生了不少的变化,当即高声对着在场的重臣询问道。
听到这个语气,大家都猜到嘉靖是什么态度,徐阶当即出列道:“臣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