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吉祥好几次遇到林文书出入林府,这才意识到这个年轻人恐怕是事负重职,不由得认真地打量着这个长林村的后辈。
林文书来到林晧然身前,显得十分恭敬地呈上一张纸道:“十九叔,这是辽东军刚刚传来的电报!”
林晧然知道战事已经有了结果,便是放下手中的茶盏,然后伸手接过这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纸张。
在很早之前,他便意识到通讯速度的重要性,故而在联合研究院所攻克的诸多方向中,亦是将无线电报的领域交由联合研究院来攻关。
只是任何技术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林晧然要联合研究院直接跳过有线电报,故而其难度已经上了几个档次。
无线电报的最初基础理论源于电磁感应定律,此定律揭示了电、磁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而后证明电磁波的存在便奠定无线电通信的基础理论体系。
林晧然先是给予这一套无线电通讯的理论基础,接着将研制装置的方向定为波波夫所发明的火花发报机,进而交由联合研究院攻克这层层难关。
这个举动就像是抛出一个“太空快递”的理论构想,而后由相应的团队尝试载物火箭的发射,而后火箭到达相应的地点进行降落。
联合研究院在得到林晧然的任务后,亦是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对这个无线电报进行了攻关。
无线电报的原理是利用火花放电来产生高频电磁振荡,从而通过天线发射电磁波,进而通过电磁波的变化来发送代表不同含义的信号。
虽然这一套理论听起来很简单,但想要将这个无线电报的装置弄出来,其实亦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
毕竟这涉及一个华夏民族从来没有探索过的领域,其中无线电报装置还涉及电池和电容,这毅然成为困扰联合研究院好多年的两大难题。
无线电报的首个大难题是电池,这既是电的起源,亦是电磁波的基础。
只是林晧然将一块锌板和一块锡板浸在盐水里,联合研究院发现连接两块金属的导线中有电流通过,便推开了电池的大门。
这种简单粗暴的原始电池的弊病显而易见,其所产生的电压连一只苍蝇都电不死,自然无法满足电报的发电电压需求。
联合研究院吸收着华夏最有探索精神的年轻人才,他们孜孜不倦地对原始电池不断改良和优化,进而朝着增强电压方向努力。
经过大量的实验后,他们很快意识到产生电流的原理并非是由某种物质所提供,而是锌板、锡板和盐水所产生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