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一声,司马如兰将那半截断剑抛在了地上,双手凝成指形,摆出了“拈花指”的起手姿势。
而此时,乔双愁的第三轮攻势已至,但只见兵刃交击,火星四溅,刀风和剑风呼啸,甲板之上又增加了数道裂痕!继刚才一轮的躲闪回避之后,杨绛衣再度使出“大力伏魔剑法”应敌,双方的交手重又变回了以硬碰硬的正面激斗!
乔双愁本已认定,此轮交手,一定可以把杨绛衣斩杀,无论她用刚猛或是灵巧的剑法,亦或是换另外一门剑法,结果都是一样。他已用出了“柳生新阴流”中最为犀利的“水月斩”刀法,以对方的武功修为,是全然不可能再侥幸而退的。
只可惜实情却大谬不然,乔双愁虽然占得了上风,但是等二十招使完,抽身后退时却非但没有斩杀得了杨绛衣,就连她的一根头发也未伤到。这其中的原因,便是司马如兰的“拈花指”!
扔掉了钢剑改用空手应敌的司马如兰,自是无法抵挡乔双愁削铁如泥的宝刀,但是她本就无须抵挡,只因为乔双愁的刀招,绝大多数都攻向杨绛衣,目标本不是司马如兰,她要做的,只有攻击而已!
司马如兰虽然无法欺近乔双愁的身边,但是“拈花指”的凌空点击,也远远强过先前所用的半截断剑的威力,这不仅令得乔双愁要花费精神来闪避,还有一指弹中了“村正”刀的刀脊,令得他本能砍伤杨绛衣的一招刀势偏出了尺许之外。
原本认为无甚威胁的司马如兰,此时开始发挥出本领,而乔双愁的三轮强攻,除了第一轮斩伤了杨绛衣外,后两轮竟全都无功而返。这两名女子联手,居然好象已有能与他的双刀相抗之力,这使得乔双愁不禁开始气恼了起来。
这一轮的对峙仅有片刻,乔双愁疾步向前,双刀飞旋再度抢攻而上!这一次他的攻击目标已不是杨绛衣,而是司马如兰。乔双愁出身武士世家,曾经历百战,临敌的经验甚为丰富,应变当然也不慢,他本来认为受了伤司马如兰是对方较弱的一人,但是此时她既已对自己造成了威胁,先行除掉亦是正确的选择!
手无兵器的司马如兰只能躲闪避让,二十招过后,她已退了四五丈远,一个闪躲不及,左腿上被长刀划出一道三寸长的伤口,鲜血直流,而接下来的数刀若不是杨绛衣出剑及时挡开,她定然避不过去,情势再度岌岌可危!
这一次乔双愁已不再撤步回退,而是运刀如风,继续强攻。他既已抢得了先机,自是不能让对方再有喘息的时间,非要一举击杀不可。
三个人的拼斗极是迅捷,转眼之间又再战二十招,虽有数招极是凶险,司马如兰却并未再被砍中,乔双愁的狂攻竟全然无功!
这其中的原因,却在于杨绛衣,只因为乔双愁的大多数攻击,全都被杨绛衣挡了下来!
先前杨绛衣和司马如兰双战乔双愁,出手时其实是各自为战,并未真正地“联手”,毕竟她们以前从未见过,本不相识,对彼此的武功也全不熟悉,联手合击也就无从谈起。
而经过这数十回合拼斗之后,情形却已有所不同。寻常之人自是不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之内就了解同伴的武功,但是杨绛衣和司马如兰却均非常人可比。她们两人的共同之处,是皆有超越凡人的天赋,对于各种武功招式的都能够过目不忘,领悟之能更是极佳。
面对强敌,两人都知道各自为战无法敌过对手,交手时有意无意间互相合作的次数便越来越多。在乔双愁全力攻击杨绛衣之时,司马如兰以“拈花指”牵制,减轻了杨绛衣的压力,而乔双愁转向攻击司马如兰,杨绛衣的“赤血”剑也替她挡下了大多数刀势,使司马如兰能够勉强躲避。
拼斗得越久,杨绛衣和司马如兰对彼此的武功招式就越是熟悉,相互之间的配合也就越多,渐渐已能够做到互为攻防。尽管乔双愁占得上风,却难以再伤到二女,一时之间,双方已变成僵持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