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下众人缄默片刻,有人出列行礼:“启奏陛下,臣听闻陛下欲在绥州新建一城,可有此事?”
说话的是位须发全白的老头,比先帝的年纪还大了两轮。这位正是李太傅,也是赵安鸿幼时的老师。因着他年纪大了受不得累,眼下只有虚衔,没有实职,倒是正适合出头提问。
赵安鸿看他先站出来,心里暗叫了声苦。
这李太傅为人确实刚直不阿,可说得难听点,就是一根筋。关键是他还精于黄老之术,常常在赵安鸿面前讲些清静俭约、与民休息之类的话。
若是赵安鸿不能给出合适的理由,只怕非但这城筑不成,自己还得挨老头一顿教训。
好在赵安鸿也有多年处理朝堂问题的经验,眼珠一转便祭出了转移矛盾这个法宝:“诸位爱卿,对筑城之事,可有哪位赞成?”
刚刚阶下臣子们的表情,赵安鸿可是看得清清楚楚。
看没人说话,赵安鸿拉长了声调,又开始点起名来:“高侍郎,不如先讲讲绥州现在的情况?”
户部侍郎高敏达吃力地从文官队伍里走了出来。他可跟名字丝毫没有相像之处,长得既矮又胖,行动还迟缓。
“启禀……陛……陛下,那绥州现……现有……九十八万余……余户……”
这高敏达不光动作慢,说话还结巴得厉害,赵安鸿点了他的名,纯粹就是拿他当搅屎棍来用的。
用了将近一炷香的时间,高敏达才把绥州的基本情况交代得差不多。别看他行动不太利索,可对各种数据记得是相当清楚。若非如此,他也没办法在户部立足下去,更别提是户部侍郎这种极为紧要的位置。
好不容易等他说完,赵安鸿笑眯眯地让内侍给李太傅搬了交椅来,看上去像是要打持久战的样子。
李太傅的屁股刚一坐稳,赵安鸿就发了话:“行了,各位,绥州的情况想必大家都清楚。支持筑城的和反对筑城的,就都各抒己见吧。”
众人互相看来看去,果然是站在武将堆里的枢密副使先开了口:“陛下,微臣觉得筑城是好事。”
“何以见得?”赵安鸿不置可否地挑了挑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