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被他反驳了,脸色又不好看,但却没办法反驳回去。
他虽然在宫里,但这个事情还是晓得一点,反正漕卒过得比漕运军士苦很多就是了。
大运河的许多关卡上下其手,其中也少不了这些漕卒们的身影,他也晓得。
可这是千百年来都有的事情,是这么好解决的?
他沉住了气,问道:“裁撤了他们,你让他们做什么?”
“简单嘛!”
柳铭淇想都不想,“我不是让苗大人大力打造造船厂吗?造船厂需要那么多工人,至少能解决一半的漕卒。剩下的一半,正好可以拿去修复修缮江南各地的堤坝——就跟咱们京畿地区的这么几万人一样,怎么的也能忙活三五年时间了。
其余的三五年之后再说,反正呆在哪儿都比他们在原位置上好,这样不但他们自己过得艰苦,对商人们也是巨大的痛苦,简直是块快折磨疯了!”
景和帝一愣。
咦,这倒是不错呀。
“不过造船厂用得了一两万人?”景和帝问道。
“这是之前他们的格局太小,不知道造船的好处。”柳铭淇一下子就不小心飘了,“造船多,就代表着我们和海外的贸易多,把我们这里源源不断出产的瓷器、茶叶、丝绸、白糖等等,全部卖到海外,再把海外的各种粮食、金银、特产等等运回来,这不是在增加咱们的财富吗?
商人们愿意去海外做生意,不但能缓解国内的压力,还能不断的增加税赋……现在咱们海贸商税才一千二百万两对不对?船只要是增加十倍,那么至少海贸商税能干到五六千万两!甚至一亿两!!
而且海外的土地很多,有许多大岛面积比咱们一个省份还要大呢,咱们中原的人口不是太多了吗?到时候就把没有土地的穷人运到那里去,让他们在那边重新开始生活,每年种植粮食,不但自己有吃的,还能运回来充斥粮仓,这个不好吗?
所有要做到这些,没有千万艘船怎么能行?船够多,我们才能运送更多的物资,并且在海贸之中保全自己,遇到海盗还能打他娘的,把海盗给反抢了,多好?”
景和帝一听,头皮都发麻了。
这个混蛋小子实在是太能说了,煽动性极强。
说得自己都颇为心动,觉得海贸真是大有可为。
可冷静下来一想,这又岂是短时间能完成的?
况且他说的那些东西,牵扯得太过复杂,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
皇帝老成稳重的轻咳一声,道:“你别说那么多,不知道是多少年后的事情了,画大饼的习惯可不好!”
“这可不是画大饼,这关系到咱们大康能不能成为世界第一大帝国的大事儿!”柳铭淇正色的道,“造船就是第一步!只要咱们的船只够好,武力够强大,那么就能保证商贸成功!
为了子孙后代,五年不行我们就十年,您不行就您的儿子来,儿子不行就孙子来,总而言之不能松懈。
咱们哪怕花一百年,哪怕花费再多的代价,都要做到这一步,不然被别人抢先了,那就是该我们吃亏了!
况且一开始也不用朝廷出马嘛,我们造船赚钱,商人们去打头阵,接下来我们再去摘桃子,多好?”
…………
无论对柳铭淇的观感怎么样,赵寿还是挺佩服这个人的。
虽然是惫赖了一点,虽然是没正形了一点,但你不得不否认,人家是真的有本事。
圣人这个名号安在他身上,相对于他的才华来说,是一点儿也不过分的。
大康开国八十一年,还从来没有哪个大儒能说出“舍生取义”的话,更不可能写出《劝学》这样的传世经典。
只不过,你看到他这个人,肯定不会和圣人联系起来。
一说话就暴露了他有多么的异想天开,多么的叛经背道。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柳铭淇从来不接见那些疯狂崇拜他的读书人和学子们的缘故吧。
赵寿最佩服柳铭淇的,都不是这些。
而是柳铭淇在皇上的面前,是真敢说。
他什么都敢说,什么都不怕说。
当初柳铭淇说出“用麸糠粥代替米粥”的时候,赵寿都惊呆了,心想这位裕王世子纯粹是找死啊,这都敢想?
不说那一次,以后的任何时候,裕王世子在面对皇上的时候,都很真诚,不会有那么多弯弯拐拐。
虽然有时候皇上会很生气,还会骂人,但跟随他三十一年的赵寿明白,其实皇上挺喜欢这个侄儿的。
不,不止是喜欢。
还很欣赏。
皇上是想要把他培养成太子殿下有力的臂助的。
哪晓得发生了那样的惊天惨剧。
现在弄得皇上一直都没有恢复过来,也是可怜啊!
不过呢,现在柳铭淇在皇上面前这么大放厥词,给他画大饼,倒是一个很振奋人心的事情。
身为帝王,谁不想开拓疆土,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坚实的帝国呢?
况且赵寿还注意到了一点。
柳铭淇说了,“您不行就您的儿子来,儿子不行就孙子来”。
这句话应该是很能让皇帝满意的。
赵寿猜对了。
景和帝本来刚开始还一脸的严肃,皱眉不已,结果最后嘴角就下意识的露出了一丝微笑。
他马上收了回去,没有让任何人发现。
“咳咳!”
景和帝摇摇手,“你一天到晚就知道说这些假大空的东西!有什么想法,还是等苗炎先把船只给造出来再说吧!现在说的,都不做数。”
“是!”
柳铭淇趁机道,“那小臣告退了?”
“退个屁!”
皇帝当即说了粗话,“你当我是老糊涂了?我叫你来又不是为了这个!之前给你的三个问题,你快点给我回答!不然就是欺君!!”
柳铭淇挠挠头,“欺君有什么后果?”
皇帝怒了,顺手抓起旁边的一支笔就给他扔了过去,“快说!”
好吧。
一言不合就打人,有你这样的皇帝吗?
柳铭淇心中腹诽着,口中不经意的道:“刘仁怀不能动,江南比朝廷这边加起来还重要,所以就葛松道吧!
正好葛松道来到内阁,南宫相爷还没有退休,户部也轮不到他管,所以干脆让他兼职一下帝京府尹,也算是过度一下,让他适应一下京里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