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那么作为一个热爱并愿意钻研哲学的人,似乎就可以被称作自然之子了吧。
看来每个哲学家都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浪漫主义者,方一晴如是想。
素材积累够了,他们计划到半山腰的村庄歇脚。
横断山区的山脉险峻陡峭,又因为降水量充足,石块泥土都很湿滑,可比上次那种不用费力就能登顶的山难爬多了。他们攀爬了几个小时,爬到了太阳落山,才爬到半山腰的村庄。
一大片绿色环抱,民居隐匿在林子之中,一群穿着各式各样服饰的小孩在嬉笑打闹,房顶上冒着细细的炊烟,像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这里的村民都十分热情,积极地收留他们,热情地用他们听不懂的方言给他们介绍山里的生活与景色。
山里自然是没有网的,信号也时有时无,方一晴联系不上袁谨,只能一遍遍地翻看自己这一天拍下来的照片,想象他就坐在自己不远处,坐在小河边,把电脑放在一块大石头上,依旧那么认真地工作写文件。
有时候实在无聊,他就会拉着向导跟村民们聊天,热情的村民们告诉他了许多他听都没有听过的习俗,什么走婚啊什么钻帐篷啊的,甚至有一次他们寄宿在怒江河谷的另一个村子里,那一村子的人都实行一妻多夫制,兄弟几个娶一个媳妇,真是让他大大地开了眼界。
这里的山脉海拔高落差大,常常是山麓桃花夭夭,山顶白雪皑皑的情况,五月份下雪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在某一次寄宿的时候,一场春雪悄然而至,在皑皑的白雪中,方一晴发现了一树盛放的杜鹃花。
拿出相机拍下的同时,他不禁回想起过年的时候,那一树同样盛放的梅花,还有用手心去捧掉落的花瓣的清雅君子。
怎么办啊,到处都是他的影子,方一晴低头轻笑。
方一晴走的第十天,袁谨正坐在带他们的年轻老师培训回学校的大客上。
倒春寒接近尾声,天气渐渐转暖,袁谨此时就穿了件薄外套,靠在靠背上眯着眼睛,听那几个年轻老师小声地聊天,好像是怕打扰到他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