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这样,那就趁着如今均田瓦解,直接推出两税法吧。”
最后,许牧又“借鉴”了一遍后世历史。
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
在唐朝盛世之后,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盛世急转直下,同样是乱世。
大唐在那个时候,同样遇到了财政危机。
因为兵灾,使得百姓流离失所,户籍丢失,流民四起,均田制被严重破坏。
以均田制为基础的租庸调制……
根本无法维系。
在这个时候,唐德宗年间宰相杨炎,推出了两税法,改革了租庸调制。
将其改造成为了两税法。
顾名思义,改租庸调的谷物、布匹等实物的征收为金钱的征收。
其名为两税,有两层意思,一者是因为一年征收两次税收,改革了租庸调的收税频繁的问题。
两次之外,断不可能征收税收!
二者则是因为改革租庸调制,变为只征收两种税,分别是户税和地税。
至于租庸调这些各种复杂的税,全部被统筹进入了户税和地税之中。
以此减少了许多百姓赋税频繁,徭役众多的问题。
户税,乃是编户造册之后,便以人丁多寡定税。
地税,乃是分田之后,以田地多寡定税。
在杨炎实行这个税制过后,使得唐王朝的财政收入,达到了三千万贯。
可见其对这种情况的治理效果。
直接解决了唐王朝中期的财政危机。
“以河南三十六州为试点,改租庸调为两税法,废去各种苛捐杂税,一年两征,只收户税和地税。”
许牧整理了一遍自己的想法,然后给房玄龄解释了一遍。
房玄龄听完这一套理论……
登时立在了当场。
联想起先前主公提出的兵制改革……
外加这一套极为成熟,推行下来,必能解决眼下财政危机的两税法……
房玄龄当场再次下拜道:“属下以前不信,直到见到主公,方知天下……真有生而知之者!”
如此完备的制度,许牧居然在短短时间内,便想出了解决方法。
许牧闻言也颇有些不好意思。
乱世嘛,中国上下几千年历史里,类似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在相同情形之下,他完全可以借鉴后世的经验。
那可是被历史验证过的,可行的策略方针。
……
在敲定了两税法后,激动不已的房玄龄,便开始带领小吏,开始以洛阳为中心,清点田亩,编造户籍。
这个时候,在万民城内执政的经验就体现了出来。
给洛阳城百万人口编户造册,其实和给万民城十万人口编户造册差不多。
只是工作量大了一些。
在房玄龄的统筹规划下,那些早已亡轶的百姓户籍,都被清点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