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西山省的奶农都处于了绝望中,很多地方出现了杀奶牛卖肉的现象,但大多数奶农是对自己精心照料过的奶牛还是不舍得的,他们选择了卖,一是希望能比卖肉的价格高一点,二是希望自己的奶牛能有个好的归宿。
一个养牛大省的几十万头奶牛想卖出去谈何容易,但一天卖不出去,奶牛就依然产奶,尤其是那些大型的高标准的小区,每天产奶都在十几吨甚至几十吨,这些奶总得卖出去,于是每天大量的鲜奶便从西山省源源不断地运出到相邻省份,而交通便利的北山省更是首当其冲,每天都有上千吨奶从西山流入北山,而东州作为北山的省会,自然也免不受到了严重地冲击。
这些长途奔袭来奶罐车,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与乳品公司讨价还价,只要除去运输费用能有盈余,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卖掉。一时间,奶价从一块五左右直接跌到了五毛左右。
有了这样货源充足、价格便宜,而质量又远比本地要好的奶源,乳品企业自然对本地奶更加挑挑拣拣起来,像老陈他们这些散户的奶,甚至五毛钱都不收了。
老姜他们也发现了这个赚钱的途径,与其收这些散户的奶,还不如直接收西山省小区的奶,不但送货上门,而且质量又高,经得住任何检测。
可是,仅仅过了一天,各大乳品企业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这个差价要自己赚,而绝不能让老姜这些奶站白白赚了去,于是,便纷纷出台了新的规定,虽然在政府的压力下,不能轻易地更改合同价格,但是却对数量进行了限制,没个规模场或者小区在三羊奶粉出事前供给企业多少奶,那么现在企业就只收不超过这个数量的奶。
有了这条限制,各个奶站再也没有空子可钻,不但连西山省的奶无法经手,就算连一些散户的奶也无法收购从而赚差价了。
这些事情交代的很多,很复杂,但其实就发生在短短两天内,两天过后,老姜便停止了对老陈等散户奶的收购。
* * *
第三天,阴,小雨。
二队的院里,萧何吏和老陈等养殖户站在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