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他瞧个没完,李青好笑道:“瞧出门道了吗?”
“呃……没。”朱载壡讪讪摇头,道,“这个可以开动一下吗?”
李雪儿说道:“一般都是下午,临近下班时,车厢装好货往仓库运输时才会开动,等年后开工,你有的是机会看它开动起来。”
小宝说道:“虽然也用不了多少煤炭,可也不能因为你想看就开吧?”
朱载壡尴尬点头:“是这个理儿。”
李雪儿笑了笑,道:“走吧,再看看别的。”
“哎,好,先生请,李先生请。”
……
冶铁锻造,蒸汽机车,蒸汽挖机……朱载壡如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心驰神往……
尤其是蒸汽货船上的大型蒸汽机,那庞大又细碎繁杂的超级‘铁疙瘩’,让朱载壡叹为观止。
太大了!
可一想到更为庞大的蒸汽货船,又觉这么大才合理。
朱载壡问道:“之前听我爹说,大明的蒸汽船有精进了许多,这超大号蒸汽机……就是最先进的产物了吧?”
李青说道:“搭载这颗‘心脏’的蒸汽船,已具备出海大明东南诸国的能力,当然了,距离去遥远的西方还差得远呢,一是技术水平达不到,二是沿途不具备燃料补给站。”
朱载壡吸了口气,由衷道:“已经非常非常厉害了。”
“你对这些很感兴趣儿?”
“是,今日我可真是大开眼界了。”朱载壡惊叹,直言不讳的说,“我以为,这比权谋人心实在多了,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兴国安邦。”
李青欣然颔首。
接着,几人又去了各大仓库……
一整个逛下来,都过了晌午饭点儿了。
朱载壡意犹未尽,临走时还一步三回头,随即瞧向远处还有一个场区,不算大,却非常精致,好奇问:
“那边是什么?”
“科研基地,也可称之为人才聚集地。”李雪儿道,“这里是实际生产,那里是研究生产。”
“真……真先进。”朱载壡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形容当下的见闻,只有‘先进’二字。
“更远,更大的那片区域呢。”朱载壡指着极远处,问。
“那里啊,那里是肥料生产基地。”李雪儿道,“不仅这里有,许多地方都有,大明就这个最多,时下每个州县至少有一个,统一规模化生产,既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成本。”
民以食为天!
干什么都要吃饱饭才行。
就连朝堂上那些保守且中庸的群臣,对农肥这块,都相当重视,李家的各项发明创造,只有农肥这项是群臣力推。
唯独建设生产肥料厂地的财政开支,朝堂上上下下没一人持反对意见,个个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