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春光无限好,千骑下扬州

玉不琢,不成器。

朱由检很想将这些贪官污吏都杀光,可是杀光了,谁又给他干活呢?

在朱由检看来,有污点的官员或许比那些自诩清流的文臣更能干实事。

六个巡抚纷纷连夜赶回,不到半月,500万石粮草送到了开封。

朱由检感慨,明朝的官员不是不能做事,是没有能让他们干事的人啊!

朱由检在南京城外以自己带来的两万京军为骨干,以南京京营为基础,裁汰老弱,又从江南六省卫所征集三万精壮,从两淮征调三万精壮,合兵8万,组建了新的南京京营,以魏国公为大都督,以李邦华为副都督。

南京京营分四武营(奋﹑耀﹑练﹑显)、四勇营(敢﹑果﹑效﹑鼓)。

每营设都督一人,号头官一人,都指挥一人,把总十人,领队一百人,管队二百人。日夜操练。

于是同时,在朱由检的坚持之下,所有南京功勋子弟都必须参军,参与训练,而且是从士兵做起。

整顿了南京京营,敲打了江南六个省的巡抚。

朱由检有些疲倦,说道:“扬州一觉十年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陛下多日操劳,臣听闻扬州知府家有一厨娘,美艳非常,而且做了一手好鱼汤。”王承恩一脸谄媚。

“你个老货,怎么连扬州知府家厨娘都知道?”朱由检的确是想去扬州了,笑骂道。

“嘿嘿,陛下关注江南,奴才怎么能不做好功课?”王承恩一脸谄媚,伺候好皇帝是他的本职工作,王承恩丝毫不感觉有什么耻辱。

“滑头。好,明天启驾,去扬州。”朱由检脱掉朝服,换上便装。

朱由检将主要两万京军留在南京,自己只带着千余兵马顺着运河东进,翌日至扬州府。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罢除江南行中书省,设置京师(后改南京),扬州府属之。洪武二十三年,分六合属应天府,崇明属苏州府,扬州府领3州7县,并直辖江都、仪真、泰兴县,高邮州领宝应、兴化县,泰州领如皋县,通州领海门县。

扬州北有淮安,西有凤阳、江宁,南通镇江、常州、苏州、松江,都是富裕膏腴之地。扬州因大运河而交通顺达,南北漕运经此地,商贸发达,往来客商汇聚于此。

扬州最出名的还是盐商。

明朝中前期,来自西北的山西、陕西商人(时人谓之“西商”)聚居于扬州最繁盛的下关一带,他们以贩盐致富,雄霸一方。

明中叶以后,徽商大举涌至扬州经营盐业,至清朝初年,力压西商,形成垄断。

明中叶至清初约200年间,山陕盐商联手在扬州对抗徽帮,结果是“徽进、陕退、晋转”。徽商凭借与官方的良好关系,逐步蚕食陕商的固有优势,最终把后者挤出扬州。

陕西盐商无奈退出扬州盐业市场而转战四川,陕商以“借地入股”方式介入川中井盐生产,一举成为左右自贡盐场的大型盐商资本集团,促成闻名后世的自贡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