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二六章 好战、忘战

喝口茶水,将茶杯捧在手里,房俊略显记异的看着刘祥道:御史大夫是欺负我没读过书吗?您只说“国虽大,好战必亡,却为何不提下一句呢?在你眼里,军队好似洪水

猛兽一般,似乎只要军方开战,不论何等原因都是罪大恶极我没兴趣跟你做口舌之争,现在你大可以当看隆下与大臣的面,说一句“严厉约束安西军,不可擅自开战

任何后果有你承担,我便无话可说。

“国虽大,好战必亡”的下一句是什么?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刘祥道被障得直晓眼,没想到房俊在这里给了他一个重击。

他就算再是拥护文官的利益、再是想要约束军方,也万万不敢说是“约束安西军不可擅自开战”这样的话,如今大食国已经集结大军、鑫鑫欲动,说不定下一刻就能发兵西

域。

难道等大食军队兵临碎叶城下,还得安西都护府派人万里超适前来长安请旨,得到准许开战的圣旨之后再返回碎叶城,让安西军再出城迎战?

况且战场之上局势瞬息万变,即便大食军队攻、安西军守,可若是安西军寻觅到战斗时机可主动出击,却也严守“不可擅自开战”的命令,导致错失战机?

表怀节眉,道:““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之言自是正确,可“国虽大,好战必亡就不正确了?这两句乃至理名言,重要是如何权衡“好战与“忘战之间的关系,太厨只

重后者、周顾前者,显然故意而为之。

崔敦礼见其础曲逼人,冷着脸反问:“右仆射之言看似有些道理,实则不过是形而上之夸夸其谈要了,下官倒是想问一句,依右仆射之见,“好战与「忘战如何兼顾?何

时“好战,何时“忘战?”很多道理都是似是而非的,很多先贤之言也颜有“两头堵”之嫌疑,一会儿,“褐之福所倚”,一会儿“福今锅所伏”,道理自然是对的,但应用

于现实之中,却让人根本摸不到头脑。

何时是“福

何时是

何时当“忘战”?

何时当“好战”?

这其实是个哲学问题

表怀节不能答,因为他发觉无论自己怎么回答,都会掉进对方的陷阴,遭到疾风骤雨一样的驳斤....有些冷场。

马周沉吟着道:“但无论如何,擅启战端、将国家拖入战争泥潭,凭白性兵卒性命、消耗国库资源,这总是不对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也。

虽然算是房俊这一派的摘系但并非毫无主见人云亦云,而是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立场与底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