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炎十三年三月初六日,皇帝在文华殿召见内阁群臣。
“我已照会英国、荷兰等国大使,商议贷款三十万亿齐国币,用于倭国基础建设。”
“大齐需要一个繁荣富足的倭国,作为我们的市场。”
周围鸦雀无声。
大臣们对开发倭国表现得十分冷漠。
这也难怪,无论是张廷玉还是岳中奇,他们对倭国的观感都十分糟糕,他们中很多人都近距离观察当年经营倭国惨败的悲剧。至少在当下,任何理性的人,都会对殖民倭国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向一群农耕时代走来的仕人解释殖民海外的重要性,过于天方夜谭,刘帆没有说服这群老人的能力。
张廷玉忐忑不安道:“陛下忘了太宗皇帝经营倭国的故事了吗太祖皇帝立下祖训,不可沾染倭国,远的不说,就拿袁崇焕经营长崎说起”
刘帆打断张廷玉,怒道:“袁少保还不远吗是不是要从徐福东渡扶桑说起!”
张廷玉脸色涨红不再说话,其余人也都低下头。
景炎皇帝见开发倭国得不到大臣们支持,退一步道:“如果诸位不赞成开发倭国,便先委派些军官士卒过去,替换驻军。”
岳中琦询问道:“陛下是觉得目前驻守倭国的兵团有什么不妥吗”
刘帆道:“他们在海外太久,该回来了。这次增加驻军规模,至少招募三万名新兵,此事由国防部负责,拟定一个详细方案,交给国会商议定夺。”
听说要替换驻守倭国的军队,大臣们面面相觑。
皇帝的诏命总是这样意出尘外,让人捉摸不透。
年羹尧意识到这是一个扩大国防部权力的机会,准确说是扩大自己权力的机会。目前驻守倭国的军队来自各
省,兵权归于各省巡抚总督,由于经略倭国长期入不敷出,完全是赔钱的买卖,各地早有撤军的提议。
年羹尧当下也不管其他人意见,大声道:
“陛下圣明,若建设得力,以后有了倭国这个市场,再不会发生列国制裁大齐之事。当尽快派兵。”
五月初二日,一百多名军官率领一万名战兵,以及数量相近的民夫、商人,踏上了前往倭国的路程。
他们从天津卫出发,首站便是长崎。
董邵伟也在其中。
董邵伟现在的任务不再是像在北美洲那样四处驱逐原住民剥印第安人头皮,而是要率领手下五百名工兵修建长崎铁路,准确说是要建一条环绕长崎的铁路,据说这条铁路对促进倭国经济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考虑到当地地势险要,铺设铁路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当然,如果不危险的话,上边的人也不会找到他,这个曾经在北美殖民地犯下严重错误的军官。
董邵伟带着这群工兵抵达长崎后,休整了三日,便开始建造铁厂,进山伐木,运输沙子,为铺设铁轨作各种物料的准备。
由于人手不够,当地原住民自然就成了可靠的劳动力。
当董邵伟了解到那些住在深山中的长崎“野人”个个生性凶悍,不易驯服,不由感慨道:
“转来转去,我还是要和野蛮的原住民打交道,这或许就是天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