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谁是名士,出来走两步

“你这是故意抬杠,留侯所言非虚,自下而上选拔官员,肯定能选出贤才!”

刘邦看向张良,后者淡然一笑,微微点头作揖,似乎这套完美的选官制度,就是为大汉量身定做。

“老子当年诏举三老,那是无人可用!”

“若是有青年才俊,谁愿意用这帮食古不化的老东西!”

刘邦心中无奈,大汉如今并不缺少治国良才,毕竟曹参这样的大能,都被安排到齐地当相国。

如果长安缺人,曹参和傅宽可以随时归来。

但地方小吏,缺的就太多太多!

哪怕朝廷的政令再完美,也需要地方官员去实施。

至于地方?那地方的豪族士绅,可并不好惹。

刘邦隐隐觉得,张良这套看似完美的制度,没准推行到下面,会彻底变味。

“都聊着呢?昨晚彻夜未眠,诸位莫怪!”

群臣商讨之际,却见刘盈与陈平并肩而来,后者更是顶着黑眼圈。

毕竟大汉太子十分懂得驭下之术,昨日提出了想法和思路,至于后面如何完善,全都丢给了陈平一人。

可怜大汉曲逆侯愣是没睡,终于将刘盈所说的制度整理了出来。

刘盈日上三竿,甚至吃了个早餐,才带着陈平来到未央宫。

“太子殿下,方才留侯所说制度,由臣来为您复述一遍。”

灌婴一脸谄媚,准备上前开口。

“灌婴,用得着你这大老粗说话?俺来为大外甥讲述!”

樊哙一把推开灌婴,就要来个鹦鹉学舌。

张良所说制度,他们未必理解,但是能够做到复述,反正最后拍板的还是刘邦。

“颍阴侯,舞阳侯,你们二人歇着便是。”

“我大概已经了解,留侯所说的制度。”

“暂且,可以称其为——察举制。”

刘盈踏步而来,直言道:“按照留侯的构想,个人的社会背景、家庭出身不再是选士任官的唯一依据。”

“地方士人只要有真才实学,有一定的社会威望,或有值得称颂的道德品质,就有可能成为察举对象,从而登上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