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各国使臣的进献自然也少不了,一车一车的礼物被送进了陛下的内帑。
王清晨原本心中暗自猜测,这样盛大的场合,说不定会出现一些意外状况,闹出些幺蛾子来。
然而,事实证明他的担心是多余的。
毕竟有景国公和魏国公两位在朝中威望极高的大佬坐镇,整个寿宴过程,秩序井然,实在没有哪个不长眼的人敢自寻死路,做出一些意料之外的举动。
而他之前猜测的,老皇帝或许会在如此重要的寿宴之上,宣布封立太子之事。
可一直到寿宴结束,这件事也未曾发生。
至于老皇帝心中认为的那个合适时机究竟什么时候才会出现,王清晨毫无头绪,也无从揣测。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备受关注的镇北王案子在宴会之前却被草草了结了。
作为大朔正式的官方记史,《大朔史》在这场寿宴之上,被当作祥瑞正式刊发全国。
在这部正史之中,关于镇北王的描写,仅仅论述了其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辉煌事迹,而对于他之后所发生的种种变故,却是只字未提。
这样的记载方式,显然并不能让所有人都感到满意。
但至少,在表面上,它成功堵住了绝大多数人的嘴,也维护了所有人的利益,可以看到的是,这几乎是陛下最大的让步了,至于暗中处理了多少人就不是王清晨所能知道的了。
如今事情既然已经尘埃落定,官员们都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显然没有哪个头铁的人想要在这个时候触犯圣颜。
尤其是在这么一个敏感而关键的节点上,大家都选择了明哲保身,毕竟朝堂之上能够说得上话的,哪一个不是心细如发之辈。
恰如海刚峰那般人物却是不能奢求,而为镇北王鸣冤的御史中丞李继春也黯然退休养老,并没有遭受到任何意外。
所以说,景佑帝选择在此时了结镇北王的案子,时间点把握得恰到好处,既是暗里也是明里告诉诸公,此事到此为止。
若是换做平时,那些爱较真的官员们可能不会轻易放过,但是现在任何聪明人都看得出,此事陛下独断,显然没有继续追究下去的必要。
而陛下将此案拖了这么长时间,等的或许就是这个时机。
王清晨对于此事,倒也没有太多强烈的感觉,只是他心中不禁泛起一丝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