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河决开封的后续影响,杨振不光批准了方一藻的建议,命其率登莱援剿先遣军让出归德府城,退守徐州城,而且也答应尽快再为他们补充一笔粮饷军需。
但是,杨振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他要求方光琛亲自带领一支人马,尽快进驻淮安府北部的海州小城,并在那里设置难民营,就地赈灾、募民、编户,等待船队到来。
与此相应的是,杨振下令给协理营务处,命他们将原本往返登州的所有船队暂时分作两路,以金海西路水师、金海南路留守水师为一路,继续往返登州和盖州之间。
同时,以登莱东路水师、金海东路水师为另外一路,直接往返于淮安府北部的海州和大同江口的南浦港之间。
而且杨振特意要求,所有海上往返船只不许空转,每一艘船去时运输番薯杂粮以往,返程时要运输流民来归,并以运输流民过海数量考功。
当然,若仅是如此,也不是杨振的作风。
因为命令下达之后,任务布置下去,需要考虑到下面人做事的难处。
所以,在杨振送往旅顺口等处的一系列最新命令之中,有一道专门下达给张得贵和协理营务处的命令。
他命令旅顺口内的总镇府协理营务处,尽快抽调人手,分赴平壌与登州,在这两个地方择地各建一所直属协理营务处的“仓场分理处”,分别就地征收平壌大周边地区和登莱东西二路屯所崇祯十五年应缴纳的秋粮。
之前,为了牢牢控制金海镇、登莱镇二路的钱、粮、饷、械,各路秋粮征收之后,不管路程多远,统一运送到总镇府协理营务处设在旅顺口内的几处仓场内存储。
但凡用兵、赈济、调拨、贸易、奖励等需要,一律通过总镇府协理营务处办理,并从旅顺口内的几处仓场内分配启运。
小主,
这样做,不仅钱粮饷械等物的进出账目更清晰,而且财权完全掌握在总镇府,将金海登莱二镇各路控制的死死的。
当然了,这样几年下来,张得贵这一个“大总管”的确很累,事必躬亲,精打细算,整个明显见老。
协理营务处的一批批年轻属官们,也是劳心劳力,辛苦异常。
可是效果也是显着的,不仅有效保障了金海、登莱二镇的各项用度,而且在金海镇快速扩张的过程中,有效避免了内部不稳与离心。
至少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路兵马或者哪一路团营,有失控或者分离的可能。
但是,一事有一利就有一弊。
随着杨振管辖内的地盘越来越大,尤其安东东路、平壌大周边地区以及登莱东路在黄海道沿海地方大量屯所的设立,往常那种集中一切钱粮物资于旅顺口的做法弊端开始显现。
比如登莱东路黄海道沿海地方的大批屯所,他们应缴纳的秋粮,若是由登莱东路派船征收,然后转运到旅顺口。
最后,再从旅顺口派船调拨至驻扎平壌地区的征东军左翼总兵府各营,由他们支用,那就有点太劳民伤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