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好一幅君臣和谐的景象

因为封建王朝延续的时间太过悠久的关系,刚刚没有皇帝那一会,搞得到处都是军阀,哪里都在进行乱战,华夏大地一度认为没有皇帝就是不行。

轮到“炮党”成为名义上的“共主”,需要一名皇帝的呼声仍然存在。

后来怎么样?反正没有人再怀念有皇帝的日子,人人都是接班人了。

晋君周肯定不愿意承认由卿大夫共治才是最佳的政治状态,可是他又不能够有机会就显得迫不及待。

所以,有机会做主的晋君周反复强调好几次,坚持由楼令来发号施令。

“如此,臣来号令。”楼令知道事不过三的道理,到第四次就会让事情变质。

只是呢,楼令没有太多需要交代士匄的事情,无非就是做一些限制,战事进展到哪一步就终止,之类的指令或建议。

大殿之内所发生的事情,好多人是心存疑惑的。

晋国的国君跟卿大夫关系变得紧张从晋景公开始,后来的晋厉公犯众怒变得越加糟糕,年幼的晋周回国登位导致权柄几乎全落到了卿大夫手中。

碍于晋君周是孤身一人回到晋国,并且一群公族封君就是废物,搞到他成年都未能拿回权柄。

几个卿位家族的实力太强,再来是国家形势在变好,一些想要为晋君周发声的贵族,他们实在是找不到切入口,长久以来也就一直噤声。

真的!

并不是所有晋国的贵族不想为晋君周发声,单纯就是没有切入口。

现在?轮到楼令担任中军将,情况似乎正在发生改变。

一些自认为忠臣的人,他们才不管是因为楼氏要嫁女儿给国君,事情才有那样的转变,满心期待楼令有着周公旦的品德。

有人对局势的转变喜闻乐见,自然存在一些不想看到那种趋势的人。

楼令知道一众外出的卿大夫回国,他们会组队找上门来。

这也是楼令想要看到的局面。

简单来说就是,晋国就是在面临极大的变局,有些事情的的确确就是应该变一变了。

其中包括,哪怕是一种假象,需要让晋君周对国家大事有更多的参与感。

为什么楼令会那样想?唯他比任何人的见识更多更广。

最为现实的便是,一国之君通常都是潜在的精神病,压制得越狠就会爆发得更为恐怖。

楼令所知的例子太多,更认为不想让局势彻底失控,最为起码的平衡应该存在。

“国君不支棱,卿大夫就一定会斗起来。只有国君支棱起来,卿大夫才能维持住最大程度的团结。”楼令这多少是在进行算计,只是为了大局的算计,不是单独针对某个人。

不是那样吗?任何的集体都会分出大大小小的派别,不可能一个集体和和睦睦。

斗而不战对每一集体都有好处,只是控制相关的争斗烈度很难,失衡就一定会有一方掀桌子。

楼令看得出晋君周想要扶持中小家族,清楚即便是有中小家族被扶持起来,反正崛起的家族不会成为晋君周的死忠,超大概率会是投奔到卿大夫的阵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怎么会那样?简单就是所有中小家族绑在一块都不够卿位家族打,只有一两个中小家族崛起会成为靶子,他们不想死就是需要灵活转换阵营。

历史上的魏氏怎么获得卿位的呢?他们就是投奔了孤立无援的晋君周,获得卿位之后华丽转身,直接让晋君周整个人都傻了。

魏氏本身就有足够的底蕴,真不是完全依靠晋君周的扶持才完成崛起。

真要是魏氏依靠晋君周的扶持才崛起?他们哪来的胆子在获得卿位之后立刻华丽转身,转身的那一刻不是内乱就是家主死得悄无声息了。

中小家族的体量跟卿位家族的差距摆在那里,也不可能说几个强大的中等家族合并成为一家,对卿位家族所能造成的威胁比较有限。

那种现实之下,楼令认为即便晋君周扶持起一些家族,崛起的家族要么是转换立场,不然就会干脆被卿位家族所吞并,不会有第三种结果了。

话说,晋君周不知道吗?他可能真的不知道,或者说之前没有太好的选择。

现在不一样了啊!

楼氏要自家的嫡长女成为晋夫人,完成了联姻之后,不就是楼氏成了晋君周的强援吗?

然后,楼令看上去在逐渐将权柄交还给晋周这位一国之君,用不着晋君周干出太作死的事情。

好事吗?

晋君周一再迎接惊喜,自然认为是好事。

对于其他卿大夫而言,无疑是楼令正在干背叛阶层的事情。

所以,接下来要是楼令不给其他卿大夫一个说法,形势必然是要大变的。

楼令这是在弄险吗?不全是。

在之前,楼令已经跟几位卿大夫通过气,一些该讲的话已经讲清楚。

郤氏那边不是太明白楼令要做什么,意思是不损害到郤氏的利益,且让楼令先干着。

范氏的士匄倒是搞清楚了楼令要做什么,认为恢复平衡对范氏有利,形成了一定的共识。

荀氏?中行吴接位是一定的事情,只是没有正式成为新宗主,暂时无法名正言顺做荀氏的主。

邯郸氏的话,自然是随大流,没有什么话语权。

楼令给他们的说法只有一个层次,趁着几个家族的实力没有受损,认为可以看一看晋君周想要到哪一步。

一旦晋君周像是晋景公那般,奔着灭掉卿位家族的目标?在可控的前提下发现晋君周的野心,好过某天突然爆发出来。

跟楼令通气的卿大夫,他们当然不可能是楼令说什么就是什么,会设下一个底线,超过那个底线就会采取行动了。

发生在晋国的事情并不显得特殊,列国也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到了孔夫子被当炮灰的那会,鲁国三桓一样是坐视鲁君和孔夫子上蹿下跳,在鲁君和孔夫子以为大局在握的时刻,三桓击碎了他们的美梦。

所以是什么情况?只要家族实力不受损,任是他人再阴谋百出,以力破局就会在一瞬间扭转局势了。

楼令是真心希望晋国可以形成良好的平衡,一直过渡到成功取代了周王室,之后是个什么状况,大概是下一代人来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