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郤至看完没有再转呈给其他人。
楼小白呢?他说到底是楼氏的宗子,随后才是郤氏的女婿,并非郤氏的什么事都可以掺和。
只能说那样很对。
这一次东征本就是郤氏来报仇,随同出征的楼氏是帮忙,真正的苦主是郤氏,楼氏帮衬好也就行了。
“今后的鲁国执政是谁?”郤至得到郤杨的示意,向鲁国一众高层提出这个问题。
什么意思?就是郤至代表郤氏接受鲁国的投降了。
楼小白有点好奇鲁国付出了何等的代价,想着应该是很有诚意才对。
现在的形势之下,只能说鲁国必须破财消灾,他们要是再抠抠搜搜,不啻是在找死了。
可是说鲁国君臣识时务吧?他们非要挨一顿毒打才会知道自己错了。
要是说鲁国君臣不懂事,他们在挨了毒打可以很快认怂,还舍得进行赔偿。
也就是楼令不在现场,要不然绝对会代入满清面对列强的嘴脸。
只是……,满清起码不怂,敢跟当时的所有列强开战,打输了还没有亡国。
知道在当时跟列强作对的其他国家多惨吗?输了就是亡国的下场。
看看一战和二战列强之间的撕咬就知道了。
列强真的没有好到哪去,一旦战败就被扒骨抽筋的下场,甚至民族脊椎都直接给打断。
季孙行父面无表情地说道:“乃是宿。”
听到是季孙宿,很难不让楼小白挑了挑眉头。
“季孙宿是季孙氏的世子。我没有搞错的话,季孙行父其实是季孙宿的兄长吧?”楼小白低声问旁边的人。
恰好郤杨听到,代为回答道:“是啊,季孙宿是季孙行父的胞弟。”
这算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个家族的宗子或世子,不该是家主的嫡长子吗?
小主,
郤杨看到楼小白有点懵,说道:“兄终弟及在一些国家很正常。”
啊?
正常吗?
在春秋时期,确实是比较正常。
晋国倒是很少出现兄终弟及的情况,每一次发生基本是那个家族发生了内乱,兄弟开战所导致的权力更迭。
可能是想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导致楼小白的脸色变得有些不好看。
晋国最近的一次权力更迭就是“曲沃代翼”事件,宗室之间杀得那个叫血淋淋。
出现了“曲沃代翼”事件,恰恰就是晋国各家族更为重视权力交替正统性的原因。
郤杨看到楼小白脸色难看,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以为是看不过,也就继续解释道:“鲁国三桓一般是那样,他们这样是为了保证管理家族的人足够老辣。等前一代家主的嫡长子成长起来,权力会回到他的手上。”
这么说就比较好理解了。
要说的话,楼小白听郤杨有那等见识,多少是感到了意外。
这不是楼小白瞧不起郤杨,主要是两个人很熟,之前没见过郤杨有那般的思想高度。
无非就是三桓不断侵蚀国君的权力和资源,紧要关头之下家族内部十分团结,采用那种特殊的手段。
看历史轨迹,只能说是三桓玩对了方式,起码保证一代代人能干事,后面他们也真的从上上下下把持住了鲁国。
“那样搞,总有搞砸的时候。”楼小白持负面看法。
作为嫡长子,屁股该坐到哪一边,用得着多说吗?
身为嫡长子,肯定是希望嫡长子继承制不可置疑。
换作不是嫡长子,谁不希望是以贤不贤,来决定家主之位的归属啊?
郤杨十分认可的点头。他跟楼小白都是嫡长子,天然排斥嫡长子继承制之外的秩序出现。
两位小伙凑到一块嘀嘀咕咕。
考虑到郤杨是郤氏之主,楼小白是楼氏宗子,很难不让其他人重视到底在进行什么交流。
尤其是鲁国的高层,他们很担心会出现什么意外。
郤杨和楼小白讲得跟不是什么闲话,他俩注定会手握大权,有主导秩序的实力。
这么两个人要是保持意见统一,联合起来要干大事,整个东方世界绝对要抖上一抖。
即将卸任的季孙行父,他知道事情的进展对自己已经没有什么体面可言,索性也就加快了谈判的进程,确认郤氏接受鲁国的投降条件,立刻问道:“国书的签署能在城外进行吗?”
那就是不是破城之盟。
季孙行父没有等谁回答,语速极快地继续说道:“届时还请不要陈列大军。”
这样一来,签订的也不是城下之盟。
为什么季孙行父会提出那样的要求?说白了就是想为鲁国留下颜面,同时方面在出现结果之后,鲁国立刻又成为晋国的小弟。
被晋国打了?那就打了呗。
现在的晋国想打谁就打谁,从鲁国的例子也能看得出来,没打之前想投降可不容易。
至于说鲁国挨了打会不会记仇?那是一定的事情。
只不过,该继续跟着晋国混,肯定是要继续的。
这叫什么?叫能伸能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