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争之世

他力压秦国,使其不敢东出一步,他称霸中原,成为战国时代的首霸。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聊聊一代雄主魏文侯。

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开国君主。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国土地,史称“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成为了中国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由此产生,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也由此拉开。然而,魏文侯其实是历史上被低估的一代雄主。

魏文侯即位后,任用李悝,率先在战国七雄中进行变法。魏文侯最为人称道的便是他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资治通鉴》和《史记》中记载了诸多他礼贤下士的事迹。

他以田子方为师,任用段干木、李悝为相,吴起为将,西门豹为邺令,率先在政治、经济、军事各领域进行变法改革,辟地千里,开疆拓土,北灭中山国,西取河西之地,使魏国一跃成为中原的霸主。

历史学家钱穆在《先秦诸子》中有这么一段评价魏文侯的话:“魏文侯以大名,建国礼贤下士,以收人心,威震诸侯,有史意义,发尽石开之风。”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魏文侯是如何四处收拢名师,为己所用。这种礼贤下士的态度无疑使他很快声名远扬,天下英雄才俊纷纷从各地赶来投奔魏文侯,开创了天下英才进入魏国的局面。

那么,魏文侯究竟是如何让魏国成为中原霸主的呢?

曾经有句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当然是人才。”其实这句话不仅适用于现在,也适用于任何时期。

魏国为了吸引人才,魏文侯拜当时的儒家大师子夏为师,将儒家地位提高到空前绝后的高度。而子夏并不刻板,他没有坚持孔子“克己复礼”的教条思想,

也没有遵循孟子的所谓“王道”和“仁政”,而是表现出更为务实的一面。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与时俱进的处事方法,正好符合当时的时代发展趋势。

子夏也超越孔子,成为第一个拥有“帝王师”之名的儒家学者。

由于“帝王师”的加持,子夏亲自坐镇西河,一时风头无两,贤能之士纷纷投于其门下。高峰时期有300多名门徒,自此三晋儒学思想蓬勃发展,并形成了史上著名的西河学派。

而西河学派比稷下学宫还要早,是当时的人才教育中心。

西河学派的影响力相当巨大,首先为魏国培养了大批的人才,进而吸引了其他诸侯国的人才大量涌入,并将在这里学到的新思想、新主张进行传播。

其次,这种文化软实力的影响不可低估。它不仅对秦国、楚国、赵国进行了文化的渗透,同时逐渐使魏国成为中原各国中的文化中心。

西河学派的建立对魏国的文化、政治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从此,魏国在各路有识之士的运筹下进行了大量变革革新,直至最终成为战国第一霸主。

关键二:出色的外交策略

三家分晋,战国开启大争之世,列国争霸,强则强,弱则亡。战国时代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时代,不仅因为有战争谋略,更有各国外交的博弈。

其外交博弈,时至今日仍极具现实意义。孙子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用兵的上策是用计谋战胜敌人,其次是在外交上战胜敌人,再次是出兵打击敌人,下策是攻打城池。由此也能看出外交策略的重要性。

魏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十分容易受攻击。而在春秋时期,尚未分裂的晋国却独霸春秋,压制秦国,使其百年不敢东出。

由此可见三晋联合的实力足以傲视群雄。三家分晋后,韩、赵、魏三家虽秉承三晋遗风,却貌合神离,互相防范,各有吞并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