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收到的那香薰,沈世杰给出估价,七八十万的样子。

尽管村长已经去通知村民,告诉他们,人家老板只收华人留下的东西,但村民还是把自己认为有点历史的东西都搬过来。

很快,村里就形成了一个小集市,村民都是摊主,顾客只有楚健等少数几人,让人哭笑不得。

“老板,看看我家的。”

楚健闻声看去,东西一大堆,破桌子都搬出来了。

稍微值点钱的,是一件漆器。

沈世杰走过去,他也一眼发现了那件漆器,拿起漆器,观察了一会。

“这件漆器还行,但似乎不是我们国内的。”沈世杰说道。

李维开口道:“缅国传统工艺品之一,我见过很多,不太值钱。”

由于缅国的陶瓷器生产技术相对落后,而大漆材料来源的树木资源丰富,漆器自然成为了陶瓷的替代品,尤其是在上层社会。

尽管普通民众仍使用粗陶或其他木制品,但漆器在缅国的地位不容小觑。

作为生活在这个国家十几年的李维,他知道,这种漆器如今不仅是国礼,更是当地文化的重要象征。

他听说,一些传统的手工作坊依然保留着千年前的制作方式,每一个漆器的制作至少需要经过十多道工序。

楚健没有上手,在边上点评两句:“缅国的漆器,技术上已经挺成熟了,工艺也还不错,但跟我们国内的漆器相比,还是差很远,价格要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