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江湖沸腾

这人内力深厚,声音甚是苍老。

风逸闪目望去,但见下游江面上亮着一盏红灯,悠悠晃晃地向这边飘来,

风逸等人坐船是顺江而下,对方江船溯江而上,偏又遇着逆风,舟行甚缓,但此人能将声音清楚无比的送将过来,内力造诣着实不浅。

刘正风曲洋已经步出船舱,与曲非烟对望了一眼,脸上均是微微变色。

风逸武功虽高,可在这江水之上,武功再高,也未必能够效用如神。

毕竟坐船若是被凿沉,或者对方船上有火炮,那有天大的能耐也难以施展,如今敌友未明,都很是紧张。

风逸更是清楚,刘正风、曲洋以前背靠大树,相识遍天下,可如今却是正魔两道所不容,也不敢有丝毫怠忽之意,当下走到锚头处,气聚丹田,四肢百骸无一松懈,全神以备。

若事不可为,他就抡这数丈长的大铁锚打碎对方坐船,大家一起完蛋。

近了看时,却是一只宽大客船,船头挑着一盏大红灯笼,紧接着火把也亮了起来,甲板上的人面目依稀可辨,船头立着一个敝衣老者,身材高大。

身后立着四个衣饰华丽的大汉,各个挺胸凸肚,腰间挂刀,还有四个青衣少女,一身劲装打扮,腰悬长剑。

船是逆行,可这几人双脚宛如钉牢在甲板上一般,足见武功不弱。

眼见两船相距已只十丈余,那老者笑容可掬,抱拳笑道:“我等路过此地,不想恰逢天音,不请自来,望诸位千万莫要怪罪。”

风逸也不回话,刘正风只好说道:“老丈客气了,我等粗陋之音,当真贻笑大方。”

这时一道女子清亮的声音从船舱内传了出来:“二位琴箫合奏,高亢处有如山空夜寒、鸟啼惊心,低徊处好比碧纱如烟、隔窗对语,时而灵动回旋,时而猛锐冲霄。

将离愁别恨演绎的刻骨铭心。

曲调忽上忽下,翩翩相逐,既充满了壮志未酬的悲愤、又不失慷慨激昂,豪迈俊爽之意,最后又转归于恬淡宁静,田园牧歌。

这乃是志士之曲、壮士之曲、隐士之曲,绝对称得上当世之最。

尤其二位琴箫之技,普天之下恐怕当属绝巅,实在是让小女子衷心佩服!”

这女子一番话出口,刘正风等人都是始料未及。

曲洋、曲非烟更是心神大震,两人对望一眼,悄悄退进船舱,似乎有些害怕。

刘正风却是惊喜不已,拱手道:“姑娘太过谬赞了。”

他是这样说,可内心激动不已。

正所谓千金好得,知音难觅。他与曲洋的心血之作,能遇上一个懂行的,那可真是相见恨晚。

说话间两船已经相隔两丈,对方船当即抛锚,刘正风看了看风逸,

风逸转头一看,曲洋祖孙竟然都进了船舱,心中转念,当即了然。

普天下,在音乐造诣上如此精深的女子,恐怕除了任盈盈,也再无第二位了。

也心知以她的身份气派,不屑暗算偷袭,也就转身回舱了,让他们这种音乐知音谈去吧。

刘正风也将船锚抛了下去。

女子声音再次响起,说道:“小女子虽也粗通音律,却请恕眼拙耳塞,始终想不起天下名曲中,有此音律,实在惭愧,还望不吝赐教曲目。”

刘正风听见这话,心头一震,这首笑傲江湖曲,随着他与曲洋在刘家演奏一曲,恐怕已经名扬天下,说出曲目,无异于自承身份,说道:“姑娘太过谦了!姑娘既然难以想起天下名曲中有此曲,必然熟知天下音律,哪里是粗通音律的人?”

女子略一沉默,笑道:“没想到,竟然能够巧遇此道中人,可真是缘分啊!

小女子之所以没听过此曲,那是因为此曲正是二位所作,还不曾流露出去吧?”

刘正风微笑道:“倒是令姑娘见笑了。”

女子道:“不知能否将这曲谱让小女子一观呢?”

刘正风笑道:“看得出姑娘也是此道中人,且深有造诣。姑娘若不嫌弃,不妨来敝船小坐。”

女子道:“非是小女子贡高我慢,避而不见,只是水上意逢佳客,得以接谈数语,已是有缘,又何必着了形迹?况且夤夜之间,男女有别,实在不便。”

风逸一听,心道:“果然是那极为害羞的任大小姐。”

刘正风道:“倒是在下冒失了。”说着,从怀中掏出一个被油布包裹着的东西:“曲谱在此。”

女子轻声低语。

那老头道:“此乃奇珍异宝,小老儿敬领。”说着身子微晃,轻飘飘掠到刘船之上。

两艘船都是三帆大船,虽然并在一起,两船甲板也相距两丈来远,可这老头脚下不动,轻轻一跃,就是两丈,轻功着实不凡之极。

老头向刘正风躬身一礼,从手中恭恭敬敬接了过去。

风逸目光扫去,只见这老头身子略显佝偻,手脚宽大,颌下一丛山羊胡,头顶稀稀疏疏的已无多少头发,却精神矍烁,气度沉着,内力果然精深。

老头心中陡生异样,目光一转,向风逸望来,感觉他眸子古井不波,仿佛沉渊静海,便向风逸点头致意,又返回坐船,进了船舱。

短暂沉默后,就听:“叮……”

“叮咚……叮……”

一曲琴音划破寂静,优雅、宁静、清脆悦耳。

没多久,突然间琴音高了上去,越响越高,声音尖锐之极,铮的一声响,断了一根琴弦。

风逸转头一看曲洋,见他捋须微笑,面有得色,应该是觉得对方琴技不如他。

风逸莫名有些可笑,摇了摇头。

那老头低声道:“姑姑,这谱子可真古怪!”

风逸等人听的清楚。

女子朗声道:“二位真乃大才也!不光能做出如此旷世稀作,更是能够琴箫相合,真是让人羡慕不已!”

刘正风道:“不知姑娘可有领会!”

女子笑了笑,琴音再次响起,调了调弦,停了一会,似是在将断了的琴弦换去,又调了调弦,便奏了起来。

越转越高,琴韵竟然履险如夷,举重若轻,毫不费力地便转了上去,好似江边数十只大雁同时鸣叫一般。

刘正风心中略惊,真如对方所言,此曲乃他与曲洋呕心沥血所作,绝非凡俗。不光需要懂得其中妙理奥妙,更要有精深的内力修为,方能演奏出来,二者缺一不可。

显然这女子在音乐以及内力方面都是造诣非凡。

只听古琴清脆,如泉水叮咚,柔风吹拂。似乎是慧质兰心的女子见到了许久不见的夫君,极尽温柔。

忽然又带着无尽的悲凉与凄凉,仿佛马革裹尸的将士回家,却无一人迎接。

琴声方歇,箫声又起。

轻快明朗,风流不拘,箫声直冲霄汉,开人襟怀,在夜空中盘绕数圈,方才终了。

刘正风喜道:“姑娘果非常人,刘某佩服!姑娘,你是知音,常言道,宝剑赠英雄,这首曲谱,就奉送姑娘了,日后寻得佳偶,也算龙凤之配!”

那女子听了沉默时许,才轻声说道:“阁下好意,小女子心领,不过此曲乃是二位心血之作,对于外人来说,恐分文不值,但于我等来说,实属旷世奇珍,小女子又何以为报?”

“何须报答!”刘正风摆手道:“我与姑娘虽为初见,却是相见恨晚。

我与大哥能将心血之作,享与知音,这就是我等一生所求,还请姑娘不要推辞!”

要知道每个身怀绝技之人,想找一个根骨俱佳,天资聪颖的徒弟,那是难上加难!

无论是习武之人,还是琴棋书画之道。

若真能遇上一个传人,不令自己绝技没落失传,那是不胜之喜。

譬如金轮国师遇郭襄。

与她父母为敌是真,想要一身所学有传人亦是真。

刘正风与曲洋之作能够遇上这女子,于他们而言,也是自身造化。

这远比交给风逸这种俗人,让他替自己找传人,更加开心的多。

更何况,找到这样一个人,人家愿意不愿意还是两可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