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如今的东林党之势何等强盛!
也正是因为,来自这方方面面的政治势力,所以裕王府如今的势力,在大明朝可以说是与严党平分秋色。
这如何能不让诸王视安王和裕王府为眼中钉?
此时东林书院众多大儒,正汇聚在一个身穿棕色长衫身边,吟诗作赋。
“顾师?”看到那棕色长衫的中年背影,朱由检一愣,意外不已,显然没有想到可以在东林书院看到顾宪成。
没错,此人不是旁人,正是东林书院的创始人之一,顾宪成。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筑基初期的修士。
“少主!”这时,其他人也看到了朱由检,于是纷纷转身行礼。
“我等见过少主。”
见东林书院一众大儒对自己行礼,朱由检此前因为被大哥朱由校威胁回裕王府而严肃的面容,不由一宽,抬了抬手道:
“诸位先生无需多礼,快快请起。”
或许是因为常年在东林书院静修,与这些当世大儒谈经论道,议论朝政天下,让他完全将这些人视作了亲近之人。
此时看到这些大儒对自己行礼,自是不会拿捏皇族的架子。甚至他心里还有些不喜这些大儒对自己如此尊敬。
不过有些道理他自然也明白,身为皇族,身份上注定了旁人见到他就必须行礼,这是与生俱来的,无可改变。
“少主,”顾宪成手拿折扇,笑着拱手道:“在场诸位都已知晓,殿下即将返回京城王府主持大局。”
“因此便商量着在此为少主践行,”说着,顾宪成的语气微微一顿,左右看了看在场众人后,又对朱由检轻笑道:
“况且,在我们看来,这些年少主所学已登堂入室,该出师了。”
出师?听到这两个字,饶是朱由检,也不由的一愣。
“哈哈哈。”而看着朱由检这一副发愣的模样,其他人顿时哈哈大笑。
一时间,楼外风雨楼内笑,东林士人此刻尽显书生意气与洒脱。
人群中,被簇拥的朱由检感受着身边的氛围,心中既是欢喜,又是不舍。
不过想到大哥说的话,若是自己不回去,那么父亲就会对东林书院动手。他太清楚父亲朱常洛是个什么人了。
可以说,父亲朱常洛完美继承了爷爷朱翊钧的性格和手段。
(注:由于所有人物命运改变,朱常洛在本书中不再是朱翊钧的随便产物,而是一个备受朱翊钧关注的儿子。)
他毫不怀疑,如果自己真的继续在东林书院进修,而不回去裕王府的话,那么不出一日,东林书院这帮大儒便会惨死。
所以他必须要回去!
约莫半个小时后,东林众人开始分主次落座。
在场众人当中,身份最高的,毫无疑问自然是朱由检,然后便是东林书院的创始人之一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等人。
“顾师几时回来?”朱由检问起了顾宪成,为何会在东林书院。
按道理说,内阁和六部尚书,如今全部进入乾坤境闭关修炼,大明现如今执掌权力的就是九王以及六部侍郎。
虽说顾宪成在吏部当中被架空,可如今吏部当权的也不过是左侍郎。
而身为右侍郎的顾宪成,就算是严党的人再怎么不愿意,在这个急缺人手的时候,顾宪成也必然要用。
否则出了什么差错,他们担不起。
因此,在朱由检看来,顾宪成就应该趁着这个时候,重新在吏部夺权才是。
如今的大明朝官员,可以说是人人修仙,因此十年时间对于凡人来说很长,可是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现如今大明的官员,不知道有多少人恨不得夜以继日的谋划上位。
这个时候,顾宪成反而松懈?
“我这次回来是为两件事,”顾宪成微微颔首,轻抚胡须道:
“一是想劝少主回京,主持大局,”说着语气微微一顿,而后轻笑道:“却是不想,荣昌郡王已有安排。”
(注:在明朝,朱由检的太爷是皇子,爷爷是世子,父亲爵位当封郡王。因此,服务于剧情,朱常洛封荣昌郡王。)
听到“荣昌郡王”这四个字后,朱由检的脑海当中,又不由得浮现出父亲朱常洛那张似乎永远威严的脸。
几乎是本能的,朱由检的眉头,深深的皱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