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星蚀会近乎疯狂的凶猛反扑,苏澈仿佛置身于狂风暴雨中的孤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绝境。

但他骨子里那股坚韧不拔的意志,如同黑暗中永不熄灭的火炬,燃烧得愈发旺盛,眼神中闪烁出的坚定光芒,仿佛能穿透重重阴霾,直射胜利的彼岸。

在卫星修复这一棘手难题上,苏澈深知时间紧迫,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着龙国火星探测任务的成败。

他带领技术团队日夜坚守在航天指挥中心,双眼布满血丝,却依旧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和复杂的卫星结构模拟图。

经过无数次的讨论与推演,苏澈在众人焦急的目光中,提出了一个大胆而冒险的设想:

利用另一颗正在执行相近轨道任务的卫星,搭载临时赶制的修复设备,以太空对接的方式靠近受损卫星,进行史无前例的现场修复。

此方案一出,技术团队中一片哗然。

有人面露担忧,毕竟两颗卫星在浩瀚宇宙中进行对接本就难度极大,稍有偏差便可能导致两颗卫星同时报废,更何况还要在对接后完成精细的修复工作;

但也有人被苏澈的勇气与智慧所鼓舞,眼中燃起希望的火花。

苏澈站起身,目光坚定地扫过众人,声音沉稳而有力:“我知道这很危险,但我们没有退路。

火星探测卫星承载着我们多年的心血,里面的数据对我们了解宇宙、对抗星蚀会至关重要。

我们必须一试!”

在他的鼓舞下,团队成员们迅速达成共识,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

科研人员们争分夺秒地对备用卫星进行改造,安装修复设备,编写精准的对接与修复程序。

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反复检查与调试,不容有丝毫差错。

发射当日,苏澈亲自坐镇指挥,随着倒计时的结束,备用卫星如离弦之箭般冲向太空,朝着受损卫星的方向疾驰而去。

在漫长的飞行过程中,技术团队时刻监测着卫星的状态,不断微调飞行参数。

终于,备用卫星抵达受损卫星附近,在高精度导航系统的引导下,两颗卫星缓缓靠近,成功完成对接。

那一刻,指挥中心内爆发出一阵短暂而激动的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