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虎狼之民

山西战场气氛肃杀,局势越来越紧张,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与此同时,太行山之东,主战场的隔壁。

大明恒州,真定县。

阳光明媚,天朗气清,正是建设大明特色封建主义的大好时间。

如今的大明已经全面转入战时经济,“哐哐哐”挖地挖矿盖房子等修理地球的噪音小了很多。

相对的,铁匠铺的大锤和农田里的锄头都快抡冒烟了,为前线提供丰沛的兵甲、粮草等后勤物资援助。

除了物力,支援前线的还有人力。

“杀!杀!”

校场上,新兵正在教官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训练。

这些河北的大好青年日夜磨炼杀敌技巧,就是为了给李明陛下的统一大业做贡献。

才不是为了找机会暴打关中佬呢。

“头儿,我们什么时候去暴打关中佬啊?”

训练的间隙,几个士兵围住教官问。

“是啊是啊,我们都在这儿训练了快大半年了。”

“我是在中原大战之前就入伍的,到现在连个关中佬的影子都没看到。”

“前线都快打烂桃子了,等得我们好心焦啊~”

“上头是不是把我们忘了啊?”

面对求战心切的河北青年们,教官一人一个,给他们逐一发送大逼斗,呵斥道:

“就你们这熊样,挽弓无力枪术不精,队形松散反应迟钝,没一个动作像样的,就你还想和唐军精锐同台较量吗?活腻歪了可以去松漠挖矿。”

自从来了河北,这位教官的脾气就很大。

因为他的名字叫做裴行俭。

是的没错,就是那位在长安报社替“小记者们”捉刀、后来因为疑似细作被逼到辽东的那位苦命主编。

他到平州时,刚好碰上苏定方远征新罗。

李明就亲自把这位老伙伴安排给了资深片儿警老苏,作为仓曹参军主管军队仓储。

结果没想到,裴行俭居然被老苏发掘了军事才能,被迫投笔从戎,从文秘摇身一变成了武官,编入“预备役”负责起了河北新兵的训练工作。

“我可是明经中举的文士啊,怎么成了粗鄙武夫,还得整天和河北村夫混迹……”

裴行俭越想越委屈,在工作中就难免把怨气发泄到新来的大头兵头上。

但是没想到,或许他确实有领兵的才能吧,新兵们还真的挺服他。

即使被当头泼了盆冷水,河北汉子们也仍然不肯死心,继续缠着小裴。

他们不怕上前线,恰恰相反,他们只怕自己参了个假军。

大明军队中,上级对下级一般是不进行隐瞒的,基层士兵也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到前方战报。

而且不是那种经过粉饰的“大本营”战报,实际战线该是什么样,战报里写的就是什么样。

这是李明陛下的意旨,根据陛下的意思,让士兵实时了解到战争的真实动态,可以让他们更有参与感。

结果就是太有参与感了。

当在后方训练的河北新兵得知,前方战事并不是赢赢赢,而是陷入了焦灼的拉锯战时。

心里那个急啊,怎么还不能上阵杀敌呢!

要不是在这军营里有饭吃有钱拿,他们还以为自己被骗到什么古怪的园区,等着噶腰子了呢。

“头儿,他们说的没错啊。”

聚过来的河北健儿越来越多,围着裴行俭再三央求道:

“死了算我们自己的,求求您让我们上前线,去好好教训教训那帮关中佬吧!”

“是啊,那些蛮子混血暴发户那嘴脸,欺我们太甚了!”

“我的太爷爷就是被鲜卑人杀害的。”

“他们在河北收税都比别的地方收得多啊~”

面对山东河北健儿们愈发高涨的报国热情,裴行俭摁不下去,只能使出杀手锏:

“你们踏马的这么有力气,说明训练得还不够狠,先给我上山拉练个五十里再说话!”

在一片哀嚎声中,闹腾的场面终于安静了下来。

因为闹腾的家伙都被一脚踢进深山加练去了。

裴行俭忍不住叹了口气。

心累。

没想到最让他们感到疲惫的不是怎么抓壮丁,而是怎么拦住冲动的壮丁、别让他们白白送死。

虽然大明转入了战时状态,但是战时和战时亦有不同。

在非必要的情况下,明军都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上战场。

去了战场也不是直接冲上第一线,而是先从二线的后勤、支援等辅助任务做起,再逐步替换老部队里轮换下去的老兵,以老带新。

总之一句话,大明男儿不是去当填线宝宝的,要尽可能减少新兵伤亡。

结果就是,开战以后征召的新兵——主要是河北山东籍贯的志愿兵——还没有大规模上战场。

顶在山西前线的主力,仍然以李明从辽东和东北带过来的老部队为主。

“李卫公不愧是军神啊,带着这点部队能和强唐对阵这么久还不落下风……

“等等,我在琢磨什么呢?我是文人,是文人!”

裴行俭赶忙给自己一个耳光清醒清醒。

奶奶的,在军队待久了如入鲍鱼之肆,思维方式都开始和那帮大老粗们趋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