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不是当事人,更是无法穿着她的鞋走一遍来时路。
所以,没有答案。
“出使西域归来的张骞给汉武帝带来了一个重要的消息,距离长安八千九百里外的地方有一个国家叫乌孙,户十二万,口六十三万,胜兵十八万八千八百人,在匈奴以西可以作为汉的盟友一起对抗骚扰汉朝边境多年的匈奴。”
“汉武帝采纳了妻以公主,与为昆弟,以制匈奴的建议,派张骞带上礼物出使乌孙游说猎骄靡和亲。”
“在与汉朝的一来一往中,乌孙使者看到了许多乌孙没有的物产,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个中原王朝的富庶,乌孙越来越尊重汉朝,但碍于匈奴的威慑始终没有松口答应和亲。”
“匈奴得知乌孙与汉往来的消息十分恼怒,要派兵攻打乌孙,乌孙方面很惶恐便派使者向汉朝献马,并表示愿意娶公主与汉结为兄弟。”
“于是,罪臣之女的刘细君被封为公主,带着浩浩荡荡数百人从长安一路往乌孙的都城而去。”
“这数百人中有能工巧匠、乐队、卫士、侍从等,将跟随细君公主将中原的文化和技术带进大西北,送亲的车队缓缓启动看,刘细君的名字在汉书上被写下了第一笔。”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细君公主应该算是名字被载入史册的第一位和亲公主,在她之前汉朝就曾派出过数名公主前往匈奴和亲,但都没有在史书上留下姓名。
而刘细君之所以能名传史册,主要原因是此次和亲的性质同此前有了很大的变化。
在刘细君之前汉朝弱于匈奴,双方力量不平衡,派出公主与匈奴和亲是为了取得匈奴政治军事上的暂时妥协,通过送财物通关市的方式换取发展的时间。
而与乌孙和亲的刘细君承担的是缔造汉与乌孙政治联盟的使命,以身为纽带沟通两个距离遥远的国家。
从被动求和到主动出击,自刘细君开始中原王朝的和亲政策开始有了第二种目的,而随着中原王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变化,和亲的目的在之后也有了多元化的发展。
因此,涌现了一大批为此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细君公主到达乌孙国后谨记汉武帝的嘱托,经常置办酒宴饮食宴请乌孙贵族,还用自己带来的金银布帛上下疏通广泛连结。”
“通过联络乌孙上层贵族争取亲汉势力,来巩固汉朝与乌孙的联盟。”
“她在乌孙建造了自己的宫室,一年中也只和猎骄靡见几面,比起夫妻也许用利益共同体来形容会稍微贴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