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安南都护府

当晚,宫中大摆宴席,犒劳众将。

军营之中,同样是摆上了丰盛的庆功宴,将士们欢声笑语,畅享着这难得的胜利时光。

宴会之上,歌舞升平,乐声悠扬,仿佛整个大唐都沉浸在了这欢乐的氛围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世民举杯起身,声音洪亮地穿过喧嚣:“朕得诸位良将忠臣,实乃大唐之福,这一路征战,诸多不易,今日只论功绩不论其他,诸君尽情畅饮,不醉不归!”

众将闻言,纷纷举杯相应,欢呼声此起彼伏,响彻整个宫殿。

酒过三巡,气氛愈发热烈。

房玄龄见状,趁机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关于安南之事,臣已有初步方案,待明日早朝,再细细说来。”

李世民微微点头,示意已知晓,目光中透露出对房玄龄的赞许和信任。

夜深了,宴会也渐渐散去。

李世民独自站在宫殿高处,望着灯火辉煌的长安城,心中满是豪情壮志。

他想着大唐如今疆域辽阔,四海臣服,未来必将创造更多的繁荣昌盛,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大唐的未来,看到了万民安居乐业、文化繁荣昌盛的盛景。

第二日早朝,太极殿上也是一片喜庆之色。

众臣们早早地便来到了殿内等候,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待李世民缓缓走入殿门,坐上龙椅后,众人才行礼叩拜,齐声高呼:“臣等参见陛下!”

李世民摆手道:“众爱卿免礼平身!”

待众人起身后,他才继续开口道:“如今安南已经归于我大唐版图之内,西海郡王等人功不可没,今日便论功行赏,以表彰诸位的功绩!”

李世民的目光落在松赞干布身上,语气里满是嘉许:“西海郡王,你在此次西征中屡建奇功,朕甚慰,今日,朕封你为西海王,并兼任安西大都护,统管西域军政要务,另赐你黄金千两,锦缎百匹,以表朕意。”

松赞干布闻言,脸上露出难掩的喜色,赶忙上前一步,深深地鞠了一躬:“臣松赞干布,谢主隆恩!必当竭尽全力,报效朝廷,不负陛下厚望!”

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目光又转向其他将领。

他沉声宣布:“褒国公段志玄,你战功卓着,食邑增加三百,并封为辅国大将军!谯国公柴绍,你同样勇猛善战,食邑亦增三百,封为镇国大将军!”

侯君集和张亮也分别被改封为陈国公和郧国公,并领受了新的官职。

其余的将领,也都根据各自的战功,一一得到了封赏,整个大殿上,充满了喜悦和振奋的气氛。

出征的将士们也都按功行赏,牺牲的将士抚恤比以往要丰厚得多。

如今的国库充盈,李世民也大方了许多,他深知,这些将士们都是大唐的脊梁,是他们的奋勇杀敌,才换来了今日的江山稳固。

赏赐完毕之后,房玄龄出班奏道:“陛下,关于安南的治理,臣有一策,建议在安南各郡设立学馆,选拔我大唐的饱学之士前往任教,同时,在军事要塞屯兵两万,且耕且守,再挑选三位贤能官员,协助当地部落首领处理政务,重大决策需上报长安。”

李世民听后,眉头舒展,露出赞许之色:“房爱卿此策甚妙,准奏!”

孔颖达见状,也站出来道:“陛下,关于设立学馆一事,臣愿亲自负责,国子监中刚好有合适的学子可以胜任此事。”

李世民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光芒,他颔首同意道:“孔爱卿办事,朕向来放心。此事就交由你去办吧!”

“陛下,安南之地,民风彪悍,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臣建议在安南设立都护府,选派得力干将前往镇守,以此来统领学馆,控制屯兵要塞,既可宣扬我大唐文化,又可稳固边疆安全,利于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杜如晦深思熟虑后,向李世民进言道。

李世民听后,微微点头,目光深邃地凝视着前方,仿佛在思考着杜如晦的建议。

片刻后,他缓缓开口道:“杜卿所言极是,此计甚好,朕决定在安南设立都护府,命柴绍兼任安南都护府首任都护,即刻赴任筹备相关事宜。”

柴绍闻言,心中一阵激动,连忙上前领旨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