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什么叫技术

“你面前的电脑里,就是关于你设计的芯片的全部资料,投影仪已经打开了,我们今天喊你来,首先希望你能系统性的把关于这款芯片的一切,为我们讲解一下。包括优势、性能、不足等等,最后会由我们在场的人发问,请你如实回答就可以了。可以么?”

“没问题。”

路遥应了一声,走到了这台看着就比普通笔记本电脑厚许多,底座跟板砖一样的电脑前。

他敲了敲空格,屏幕亮起,连带着投影仪的光,也打到了他旁边的幕布上面。

路遥快速且熟稔的打开了各种eda软件,发现确确实实,自己关于这款模型的一切,都已经转移到了这台电脑上。

至于接下来……

其实他还挺怀念的。

作报告嘛。

于是,他深呼吸了一口气,看着因为投影仪亮起,而迅速变得“昏暗”的人们,直接说道:

“那……请允许我讲述下我设计这款模型的初衷。首先,我们国家近年来北斗导航发展迅速,并且在2010年开始了全面迭代北斗导航系统,我看过文章,国家计划是于2020年以前,彻底完成北斗三代的全面部署。而射频发射前端芯片,是导航终端最重要的一环,它关乎着导航性能的好坏,用户信息收发的质量以及反应速度。所以,按照国家科技重大发展事项2010年工作报告所指,北斗第三代导航前端发射芯片,要做到高集成度,低功耗,高线性,这对整个第三代导航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他说,别人听。

没有人插言,也没有人露出任何异样的神色。

在昏暗的会议室里,所有人就只是盯着他。

包括角落里那台摄像机。

“而我设计的这款模型,灵感来源于最近解锁的一篇04年,由电子大的师……研究生师兄程宇所发表的一篇高通地滤波器的论文为灵感,采用cmos工艺,设计了一款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发射前端芯片。结构采用直接上变频结构,集成了四个子模块:有源低通滤波器、调制混频器、可变增益放大器和驱动放大器。

并且,根据2005年公布的北斗二代导航发射机架构及性能指标为依据,分析各模块的性能对整个系统性能的贡献,对发射链路进行优化预算,规划四个模块的指标,进行优化、升级、使用。

目前的设计思路是二阶thomastow两级滤波器的级联结构设计有源chebyshev滤波器,对gilbert有源双平衡混频器进行研究,设计出正交有源双平衡调制混频器,以及采用吉尔伯特单元改进型即信号相加型进行电路设计,研究驱动放大器的实现方法,选择ab类放大器进行驱动放大器的设计,同时分析了两种应用最为广泛的放大器结构,采用两级cascode结构设计驱动放大器的设计思路。

最终,完成电路设计及前仿的基础上,对发射前端芯片各模块进行版图设计并完成后仿工作。

以上,是我的设计思路,以及研究计划。诸位有什么疑问么?”

“……”

“……”

“……”

无人说话。

但大家的表情却有些极端。

比如刚才说话那个中年人,坐在摄影机旁边的哥们,以及郑小凡……

他们仨的表情就像是在听天书。什么……什么玩意?

什么……结构,什么思路……

什么人在打太极拳?又是谁的狮吼功?

根本听不懂。

你到底在说什么?

尤其是郑小凡,他是真正意义上如同在听天书。

字,每个拆开来都认识。

但合并在一起,他看着路遥的眼神甚至有些恍惚。

但其他几个人,有人微微点头,有人则是不为所动。

但大家的神色都很平静。

显然,路遥说的,他们懂。

或者说,就算以前不懂,可在路遥来之前已经在这个五一假期里被抽调出来,看完了路遥的研究后的他们,就已经确定了他的设计思路。

而从这一点来看,大家在理论上至少都是认可的。

况且,路遥说的都是很基础的东西……要是听不懂,他们今天也不会坐在这里了。

于是,路遥继续说道:

“那么,接下来我把我的设计分为5个设计大板块,15个分段设计板块进行讲解。”

说着,他把软件里的设计版图调整了一下,出现在后面的幕布上:

“北斗系统的发展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按照我的理解,其实每一步都可以说是创新,每一步也都是在艰难中走向成熟。北斗一代的亮点就是可以进行短报文通信,用户需主动向导航卫星发送信号才可获取自身位置,即有源定位机制。它的服务用户较为局限,只针对亚太地区。在保留北斗一代通信技术的前提下,北斗二代实现了无源定位,无须向导航卫星发送信息,即可获取自身的定位信息。

而目前,我们的三代导航系统,根据十一五的规划所示,三代导航的目标是于2018年左右完成全部部署,增加服务对象至全球用户。它的定位性能会进一步提高,区域短报文业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并可开展覆盖我们自己国家和周边地区的国际搜索和救援。并且计划在二零三五年前,围绕北斗系统构建功能更全面、更集成、更智慧的pnt系统。

相比于其他的导航系统,除了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功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独有优势在于其拥有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rdss),可主动报告自身位置,故rdss终端是一个完整的收发机。作为北斗三代卫星导航终端的重要组成,射频发射前端芯片的性能将直接影响用户信息收发的质量。

接下来,我将主要介绍发射前端理论基础,包括芯片系统、低通滤波器、调制混频器、可变增益放大器以及驱动放大器的设计方法,给出各自的主要性能指标和基本结构,其中大家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提问。因为目前国内的rdss设计,在网上我几乎查不到任何信息,只能翻墙去外网……”

说到这,忽然他嘴角一抽。

满眼的尴尬。

那个中年人也一愣。

一开始还因为听不懂路遥在说什么而疑惑,可马上察觉到他话语里的不对劲后,也露出了无语的神色。

不过,他还是开口说道:

“请继续,路遥同学。”

“这……好吧。我只能去国外的一些网站上自己来翻译关于rdss芯片的相关消息……我先来给大家说一下我设计的发射机模型。我们用通俗一些的话来讲,发射机一般位于数模转换电路之后,发射天线之前。发射机一般由两部分组成,模拟基带电路主要是低通滤波器用于滤除高频分量……”

郑小凡隐晦的翻了个白眼。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