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自作聪明的赵王迁

赵国*邯郸。

龙台宫内,大殿之上。

赵王迁目光扫过群臣,缓缓言道:

“秦使顿弱已至殿外,诸位爱卿以为,秦王此刻遣顿弱前来,其中真正的目的为何?

不妨先各抒己见,以便我等有所准备。”

春平君赵佾挺身而出,拱手道:

“大王,顿弱此人,原乃魏国寒门子弟,自幼家境贫寒,常混迹于市井之间。

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与独到之见解,深得秦王嬴政赏识,更在秦国朝堂之上享有不跪之尊荣,臣以为,秦王遣其前来,意在和好。”

赵王迁闻言,心中暗自窃喜,连忙追问:

“秦国,果真有意与我赵国修好?”

春平君赵佾笃定道:

“臣以为,必是如此。”

赵王迁转而望向丞相郭开,问道:

“丞相以为如何?”

郭开沉吟片刻,道:“大王,此事尚难定论,不如先请顿弱入殿,再观其言行?”

赵王迁颔首应允:

“好,那便宣秦使上殿。”

须臾,秦使顿弱手持节杖,步入大殿,朝赵王施礼道:“顿弱,拜见赵王。”

赵王迁故作姿态,冷笑道:

“想不到,那偏居一隅的秦国,竟也懂得礼数,真是令孤大感意外。”

顿弱不卑不亢,针锋相对:

“赵王言重了,顿弱斗胆指正两句。

其一,我大秦非但非蛮荒之地。

且已坐拥天下的半壁江山。

其二,秦赵两国,同宗同源。

赵王此言,岂不有自轻自贱之嫌?”

赵王迁愤慨陈词:“既是同宗同源。

秦国为何对我赵国紧追不舍?

你可曾知晓,我父王是如何含恨而终的?

他日夜忧虑秦国的铁蹄,焦虑如焚,最终暴病而亡,再看那长平之战,秦国竟坑杀我赵国四十余万将士,令我赵国元气大伤。

这岂是同祖同宗之道?”

顿弱闻言,微微叹息:

“对于赵王偃的逝去,我深感遗憾。

但赵王此言,未免有些片面了。”

赵王迁怒目而视:“孤何曾片面?”

顿弱从容不迫:“首先,赵王偃乃因病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