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工人都是这次要撤回来的劳工,他们本来就是出来做工的,都是身体好的汉子,有的还有点儿技术。
现在欧洲去不了,那就回家吧。
回家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执念。
不管离得多远,不管路上有多少困难,只要还有一个叫“家”的地方在等着你,无论怎样都是要回去的!
从伊尔库茨克的满天炮火下都囫囵个儿的爬出来了,还有什么能挡住他们?
不就是铁路塌了吗?!
路坏了,那就修!
俄国人不管,咱们自己修!
在哪儿干活儿不是干呢?!
在几个以前参加过抢修铁路的俄国工人带领下,这些本来该是等着回家的侨民,摇身一变成了筑路工人。
特别是付宁带着给养出现在断路的另一边时,现场的气氛热烈到了顶点。
没有什么比在泥地里滚了一天,还能端起一碗热粥时的幸福感。
付宁指挥着俄国工人把车上的枕木和铁轨抬下来,这些东西都是让赤塔的站长去找的,又花了他两条小黄鱼。
吴清在工地边儿上临时搭了几个帐篷,作为大家吃饭休息的地方,有一些老幼妇孺暂时也在这里落脚。
他们身体弱些,黄琛让他们顺着铁路慢慢走,遇到赤塔过来的火车,就能把他们先运走。
现在付宁来了,等车上的东西都卸下来,就让他们上车,先去赤塔,然后回满洲里。
工地上有那些俄国人带着,他们都插不上手。
关玉龙跟着跑前跑后的当翻译,付宁就在帐篷边儿帮忙烧开水。
桂平带着人往营地运粮食,要不说“肚里有食,心里不慌”呢,自从给养送到了,人们干活儿的热情都高了。
帮忙做饭的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她是跟着家人在俄国经商的,也算见过世面,这次虽说买卖没了,但是还有命就好!
她一边儿团着窝头,一边儿跟付宁说,往年挣的钱都寄回家去了,在家乡买了几亩水田,这次回去就不出来了,还是在家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