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吉利会邀请他们参与的。”
汤潇逸收起了表演,轻轻敲着桌子:
“那这件事就麻烦英吉利了。”
“现在我说一下我的标准,到时候方便互相配合。”
汤潇逸拿出一张纸,上面分三个板块列出了数据:
“我们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宽阔的领海。”
“所以,我们需要足够多的战舰来保证利益不受侵犯。”
“我们初步预计是维持两个战列舰分队,16艘战列舰的规模,战列舰总吨位在25万吨左右。”
“这是我们经过精密计算后得到的近海防御所需要的最低数量,不能更改。”
汤潇逸没想过现在要搞16艘战列舰,特别是现在是前无畏舰时期。
现在还没有对战舰大小的限制,因为动力系统、火力系统都还不成熟,无法支撑超大型战舰的出现。
汤潇逸只是想搞点吨位。
按汤潇逸的设想,第二级前无畏舰服役后,第三级又会是准无畏舰的设计。
排水量两万吨左右,依旧是安装三座炮塔,不过是三座356毫米舰炮炮塔,而且将用上背负式。
装备的应该是旧式舰炮。
毕竟随着口径增大,火炮的生产难度呈几何倍数增长。
即便到时候技术达到了,生产能力也大概率是跟不上的。
毕竟一艘战舰就要六根炮管,还不止一艘。
但是,双联装14英寸,也就是双联装356毫米舰炮的炮塔座圈,和三联装12英寸/305毫米舰炮的炮塔座圈大小相差无几。
只需要在设计的时候留下余量,例如对供弹机构进行特殊处理,使其能改装成三联装炮塔的供弹机构。
甚至于直接就把双联装主炮当成摆设,设计的时候就搞三联装305毫米舰炮的供弹机构。
到时候只需要简单改装,装备9门305毫米舰炮的无畏舰就出现了。
既然要换,自然没必要那么快搞356毫米舰炮,而是优先保证305毫米舰炮的生产。
“25万吨,仅仅是战列舰,其余战舰呢?例如巡洋舰队的总吨位。”
窦纳乐有些不乐意,不过考虑到这是初次提案,还能减少,也就没多说。
英吉利总吨位也就百万吨出头,还包括庞大的巡洋舰队。
华夏搞25万吨战列舰,英吉利应该搞多少?
而且英吉利也更重视巡洋舰队。
和笨重的战列舰不同,英吉利一直头疼的是敌人的巡洋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