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刘明点头答应后离开

作为来自未来的人,他在为人处事、察言观色方面颇有心得。这个年代人们对工作的珍视程度让他感到不解——现在找个工作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但在未来打工只是寻常之事;而且当时的社会风气与现代社会大有不同。

李德昌笑着点了点头,说:“儿子长大了,爸爸也不用担心了,但无论如何,你始终是我最亲爱的孩子。”

张小辉笑了笑,回答道:“这点不用担心。像咱们家这么普通的,谁也不会来竞争当儿子的事。”

随后李德昌开玩笑地瞥了一眼房间,说:“那还有两个‘小傻瓜’在呢。”

张小辉笑出了声:“老爸你有时也太随性了。”

过去,李德昌很少露出这样欢快的笑容,一家人要靠着一个人的薪水养活所有人并不容易,尤其是还有三个半大不小的孩子,生活压力相当大。

不过李德昌并不在意儿子的调侃,淡淡一笑回答:“是向爷爷学习来的。”

父子说完话之后,张小辉便没留在家里吃早餐,打算去找周成表达感激之情。毕竟自行车对于他们家是个不小的帮助。

自行车由老辈人推去工厂练习使用去了。因为没有自己的车可用,张小辉只能走路前往鼓楼,经过一些改良的早茶店显得更精致。尽管对这里的豆汁不感冒,但他依然选择了一碗卤煮来填饱肚子,这不仅解决了饥饿问题还提供了精神上的慰藉——三个月不见肉的日子里,即使是简单一碗卤煮也能带来无比的满足。

边走边观察四周的人事物,张小辉发现自己身处的是一个既传统又变化的时代。突然,有三个半大男孩跑向他。

看着这三个孩子,身材瘦弱却装得很有架子,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敞着怀。张小辉忍不住轻笑出来。三人明显营养不良,根本不是想象中的威胁,反而是让人生怜。其中一个带头的大声说要烟抽,被戳了一下肋骨后破功而笑。

此时正好看到一辆公交路过,张小辉决定乘机躲避一场即将到来的“纷争”

。他飞奔到车上享受短暂的逃离感。不久之后听到旁边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说他不够英雄好汉,随即展开一段幽默对话化解矛盾。这位中年人表示若有机会会载张小辉兜一圈作为答谢。张小辉虽然答应了下来,但实际上并无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