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内阁已经收到东征大军的通报,将会向盛京方向发起进攻,请做好从锦州陆路补充后勤给养的准备,粮食和驮夫队需要随时待命。
作为少数几个洞悉全部计划的重臣,李嵇很清楚,接下来才是东征一役的关键时刻,如果放任通州储粮的消耗速度,于全局而言是大不利。
于是招来通州总管万乾章、户部尚书贺襄,问询办法。
但二人也没有良谋。
万乾章认为如今粮价上涨皆因战事,加之陕甘赈灾,朝廷从湖广征调粮食,导致江南今年外输粮食减少,苏州米市价格走高在所难免。
贺襄则是认为应该维持通州储粮的投放,但减缓投放速度和投放数量,保持北方粮价在每石二两上下就好。
去岁闽广双季稻推广大获成功,今年年初征调两广相关官员任职中枢、湖广,负责双季稻推广。
今年行动虽然晚了些,但第二季的稻种已经种下,到了十月底十一月初,稻米成熟上市,届时定可抑平粮价。
从眼下到湖广稻米成熟上市,最多两月,通过控制储粮投放力度,完全可以支撑。
李嵇听完贺襄的话,也只得采纳他的建议,但嘱咐他同江南、湖广的各布政司衙门加强联系,密切关注湖广的第二季粮食的收成状况。
这次谈话结束不久,北方粮价开始下跌,从八月上旬的每石2.3两降到九月的每石2两,十月中粮价来到前后数月或者说全年的最低点,每石1.7两。
而稍早一些的八月,江南米市的大米交易价还维持在每石2.2-2.6两,到了北方粮价转头下跌的九月,粮食价格依旧高企。
但刚一进入十月,江南粮价再也无法维持高位,随着湖广粮食输入量增大。
十月十七日,苏州米市价格迎来几十年难遇的单日暴跌,开市时还有每石2.2两以上的价格,到了下午,最大的一笔成交单数量为五万石,可成交价只有每石1.9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