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殿前显圣

方才他一句不知详情,结果殿内陷入沉寂,没有一人愿意站出来同他辩事,引得陛下出言,叫人难堪。

所以赵晏接过担子,他高兴,但面露难色是怎么把戏配合着唱下去。

“陛下,微臣据实回话,往年未有过。新粮上市至多使粮价下降0.1-0.2两,如此大地降幅微臣没有遇到过。”贺襄不想把方向引到这上面,于是转头又拉出一人担事,“但微臣想万大人是知道些情况的。”

万乾章低着头站在后排,猛然听到贺襄点他的名字,心里大骂,只得出列,“回禀陛下,微臣忙于供给辽东军需,事未有全知,不知贺大人话的意思,还望贺大人点明,好叫微臣知道。”

“万大人,今岁通州口岸的税银截止上月,九月、十月较往年大增,不知是何缘故?”贺襄一步步引导。

万乾章听贺襄问到此处,脑中思索,最后在殿内所有人的关注中吐出情况,“回禀陛下,今年九、十月税银大增,是因为今年较往年从通州南下的商船大增,其所运货物为棉花,按商税征收税款。”

贺襄立马接上,“陛下,这正是微臣想说的。通州口岸南运的棉花数量远高于往年,说明今年北方种植棉花的土地数量远大于过去。

今年北方粮价高企就在于部分百姓改种棉花,造成了北方粮食缺口的增大。

今年如此特殊,只是遇上辽东战事,并非有人生乱,如今粮价陡高,是民间不熟战事,自以为河运线切断,会重蹈覆辙,心下恐慌,造成的抢购粮食。

只要朝廷抚平非议,澄清战事如常,再加以投放储粮,定可平息此事。”

李嵇微微点头,这就很好了。

但事未必尽如他愿,就在隆兴帝思索之际,户部右侍郎刘泉突然出列,大声控诉,“陛下,微臣赞同贺大人之举,今年粮乱就在于北方土地大面积改种棉花,历代以农为本,而今改粮为棉,如何不有粮乱?”

此话一出,殿内人大惊失色,刘泉的上司贺襄猛地转头怒瞪刘泉,心下大骂不止,“蠢货!”

刘泉被贺襄一瞪,倒是毫不畏惧,可贺襄回过头去,还未想好周转的话术,殿内惊出一语,叫端坐凳上的夏崇暗叫一声,不好。

“照刘大人的说法,改种棉花就是动摇国本咯?”位居前列的牛继宗少有的不是洪钟鸣响,而是声若流水,潺潺不息,余韵悠长,冻杀他人。

小主,

殿内的气氛瞬间凝重起来,刘泉当然推托,“微臣不是此意,牛大人不要歪曲臣下的本意。”

“不是此意,那是什么意思?

北方百姓生活艰苦,改种棉花不行,江南地主地广粮多,光是吃饭还不够,还要花天酒地、饮酒欢歌,自然是能种桑棉的,是这个意思不?”牛继宗根本不看刘泉,只是一味阴阳。

“微臣,”刘泉还未及回话,就被牛继宗粗鲁打断。

“北方改种棉花被刘大人这么一说,是错还不够。还要为此事找个罪魁祸首出来,好叫刘大人面上好看不是?”

贺襄、赵晏、万乾章三人同时闭眼忍气,心里不断怒骂刘泉是个煞笔,戏都编好快唱完,出来一个捣乱的。

妈的,朝堂上现编一出好戏,日后谁看了不叫一声好,就缺了你这个丑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