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分岔的路口

胡之问一直在沉思,就在这时,胡府的管家匆匆赶来。管家身形干瘦,在门口犹豫了一下,才小心翼翼地说道:“老爷,杨老爷领了人在府门外求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胡之问面色顿时一沉,冷冰冰地问道:“我不是说了今日不见外人吗?”

“回老爷的话,杨老爷说有要事求见。” 管家进门前已是再三小心,可听着自家老爷的话,心里还是有些后悔了。

“要事?” 胡之问冷笑一声,笑声在书房里回荡,格外渗人。笑突然止住,他阴沉着脸,怒喝道:“让他滚!”

管家站在门口,被风雪吹散了声音,战战兢兢地说道:“老爷,这大雪夜的,是不是太伤他了。”

胡之问暴跳如雷,猛地抓住桌上的茶杯,狠狠地朝门口的管家砸去:“伤你妈的头!”

管家害怕地一低头,躲过飞来的茶杯,只听到背后传来茶杯破碎的声音,紧接着还有胡之问的怒骂:“叫那个利欲熏心、利令智昏、见识短浅的蠢货,从我门前,滚!”

“是是是,” 管家连连躬身,狼狈地退出书房。

刘泉三人也都心下戚然,杨恕此时来当真是昏了头,失了分寸,现在谁敢见他?惹得一身骚,是要死人的。

胡之问在书房门再度合上后,不见刚才的狂怒,而是恢复了往日的沉稳,吩咐谢萍:“找几个同勋贵关系亲近的御史,上本弹劾江南士绅作乱,闹得越大越好。”

在胡之问下朝回府的早些时候,政事堂内则是另一番景象。

政事堂内,灯火通明,李嵇、李轲当然都在。堂中还有贺襄,他此时端坐一旁,手中捧着茶盏,细细品茶,神色悠然。

除了这三位外,马歆、王适、潘松也都在,他们三人也知道了今天太清宫里发生的事。马歆对这事心里头有疑问,忍不住开口问道:“阁老,从各方面收拢的情报来看,应当是江南士绅们的囤积造成了今日的恶果。刘侍郎为何戳破贺大人的话,这不是让他们自己陷入险境吗?”

“因为陛下知道我的话是假的。” 出乎意料的,回答马歆的人不是李嵇,而是贺襄。他低头品茶的功夫,淡淡地回了马歆的话。

“大人的意思是?” 王适犹豫了一下,问道,“陛下知道大人给出的解释是假的?”

马歆和潘松都有些不解,纷纷看向贺襄。

贺襄慢悠悠地放下茶盏,面向三个年轻人,不紧不慢地说道:“我之所以那样说,只是在赌陛下在大局为重的情况下,会接受这样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我的理由只要有人愿意去翻翻往年的记录,就知道是站不住脚的。

就像俞鹤伦说的那样,今年的粮价在三个月内经历了高价,杀到低价,再涨回高价,期间波动之大,不是平常理由可以解释的。”

马歆三人都点了点头,看上去都明白了。潘松又接着问:“那刘大人的目的是?”

贺襄没有回答,而是笑吟吟地看着三个年轻人。一旁的李轲见状,做了解答:“为了他们的私心罢了。”

三人都纳闷,什么私心?

“从俞鹤伦出头后陛下的表现看,陛下是不愿意接受钺之的解释。

而刘泉就是看中了这一点,先行点破,给所有人制造了一种虽然此事有他们,但罪魁祸首不是他们的假象,将事情转为文武之争,而不是简单的以商乱政。” 李轲说话时,脸上带着几分心力憔悴。

“陛下会信吗?”

“此事真没有勋贵参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