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银元人物

见摊主软了下来。

李向阳这才返了回去。

“一百二十欧元,如何?”摊主心想,一百欧元就卖掉,唉,生意难做了,今天还没开张呢。

“一百欧元,卖不?”李向阳刚刚一百五十欧元,他不卖。

这次又砍了五十欧元,让摊主肉疼肉疼。

“卖,不卖是傻子!”那个摊主,心里一个气呀,白白损失了五十欧元,太气人了。

李向阳给摊主转了账,便伸手拿回了那枚大扣子三两银元。

刚走了几步,又返回来了。

“老板,你下面的盒子,也是银元吧?为什么不摆出来?”那个大盒子,下面还能有一个盒子呢。

刚刚李向阳欲走时,异能之下,感受到了宝物发光亮了。

“哦哦,我这里面的银元够多了,所以,没有必要多放呀!!”摊主做了分开双手的无奈之举。

李向阳返回了后,对老板道:“麻烦你了,把下面也让我瞧瞧?”

客人要求看货,摊主大喜,连忙拿出了小盒子,打开了,让李向阳一瞧。

其实,李向阳通过异能已察觉到了,这个小盒子内,有货了!!

李向阳再次蹲下,在一大堆的银元,扒拉一下,挑了四枚银元。

一枚船洋,一枚黎元洪,一枚北洋造,一枚大清银币,广东省造。

北洋造币厂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北洋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等人创办了北洋机器局。

该局设在天津,分东西两处。

东局在城东十八里贾家沽道,离城五里,俗称东局子,以生产火药为主,西局这里不做介绍。

同治九年的时候,李鸿章接办,该局历经多次扩建,到光绪十三年(1887年),李鸿章从天津机器局东局内,分出一部分机器设备,成立了天津机器局下属的“天津机器铸造钱局”。

次年从英国格林活铁厂购入造一文铜钱机器10架,从日本购铜,开始鼓铸制钱,目的是为了缓解钱荒,但由于铸造成本太高,铜价又不断上涨,亏损累累以至停工。

(这是铸造制钱的周期)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甲午战败,清政府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当时维新派势头正盛,光绪帝下令各省筹强办法,其中有“铸钞币”一条。

御史易俊,陈其璋等人先后上折,请改革币制,包括广铸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