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大的量,又不知被酸浸泡过多久,其中的DNA肯定已经遭到破坏。
市局法医已经从骨表面提取成分化验,这批骨头全部被硫酸浸泡过。
而骨头打碎后再用硫酸浸泡会产生的反应更为强烈,更容易破坏骨头的内部结构。
因为硫酸具有强腐蚀性,会与骨头中的无机物(主要是钙盐等)发生化学反应,使骨头中的矿物质逐渐溶解,导致骨头的硬度降低、结构变得脆弱。
虽然硫酸会对骨头造成破坏,但在一定条件下,DNA仍有可能保留。
不过,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和硫酸浓度的增加,DNA会逐渐降解。如果浸泡时间较短、硫酸浓度较低,可能会有部分DNA残留,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有可能提取到可用于鉴定的DNA。
但如果浸泡时间长且硫酸浓度高,或者骨头破碎,DNA可能会被严重破坏,难以提取到完整可用的DNA。
骨头表面通常会因硫酸的作用而逐渐变为灰白色。这是因为硫酸溶解了骨头中的有色物质以及矿物质,使骨头原本的颜色褪去,呈现出较为苍白的颜色。
随着腐蚀程度的加深,骨头可能会变得更加灰暗,甚至出现一些黑色的斑点或斑块,这可能是由于有机物碳化或其他杂质沉积所致。
林默观察这些骨头,表面白色,灰色,甚至深褐色的各种颜色都有,这说明骨头是被分批用硫酸泡过的,而且浸泡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
“麻烦找把镊子过来。”
林默对一旁跟着的技术人员说了一声,技术人员立马从包里找出镊子递给林默,捎带着还给了林默一个物证袋。
林默低头操作,也不说话。最终他花了半小时时间,从这一大堆骨头里面扒拉出了100多颗牙齿。
身后的人都不清楚林默要做什么,可他们都没有吭声,默默在一旁看着。
“林支,你这是?”
付飚看到林默一个劲的在扒拉牙齿,实在憋不住了,忍不住问道。
“人的牙齿在各个位置的形态是不同的,前牙部分,位于口腔前部,共有8颗,上下各4颗。其牙冠呈楔形,唇面较平,舌面有窝,邻面呈三角形,牙根为单根,较直且扁。
尖牙位于侧切牙远中,上下左右共4颗。牙冠较厚,呈锥形,牙尖长大而尖锐,牙根粗壮且长,多为单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