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停下来有一个同学问:“王同学,你是如何理解人体的构成。”
我说:“从我学化学的理论认为,人从原子角度来看人体结构,基础是碳原子,是构成人体有机物的关键元素原子,在蛋白质、糖类、脂质、核酸等众多生物大分子中都大量存在。比如在蛋白质的氨基酸骨架以及糖类的碳链结构等中,碳通过共价键与其他原子相连,构建起复杂多样的分子结构,为生命活动氢原子,数量极为丰富,常和碳、氧等原子结合。在水分子中,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相连,而在有机物里,氢原子常与碳形成碳氢键,参与构建分子形状、影响分子的化学性质等,像脂肪分子中就有大量的碳氢键,这些化学键蕴含能量,可供人体在需要时利用。氧原子,除了在水里大量存在外,也是有机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糖类分子中,氧原子参与构成了羟基等官能团,影响糖类的性质和功能;在呼吸作用等新陈代谢过程中,氧原子还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帮助人体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氮原子,是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组成元素原子。在蛋白质的氨基酸中,氮原子存在于氨基部分,不同氨基酸通过氮原子所在的肽键相连形成肽链,进而构成蛋白质;在核酸中,氮原子存在于含氮碱基中,碱基的不同排列顺序携带了遗传信息,对遗传和生命活动的调控意义重大。微量元素对应的原子 钙原子:虽然在人体原子总量中占比相对小,但对人体结构很重要。大量的钙原子聚集形成羟基磷灰石等物质,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关键成分,让它们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强度,起到支撑身体、保护内部器官等作用。铁原子:主要存在于血红蛋白等含铁蛋白质中,铁原子处于血红蛋白分子的中心位置,能与氧分子可逆性结合,从而实现氧气在体内的运输,保证细胞呼吸等生命活动能顺利获取氧气进行。锌原子:参与人体内多种酶的组成,对酶的活性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像在DNA聚合酶等一些参与遗传信息传递和复制相关的酶中,锌原子不可或缺,影响着人体细胞的增殖、分化等生命过程。人体就是由这些不同种类、数量的原子按照特定的化学结构和比例组合在一起,相互协作、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人体从微观分子层面到宏观身体结构以及各种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喝口水又说道:“古人有三类学说:
一,气场说,的认为人体周围存在着一种无形的气场,它就如同一个能量场包围着我们的身体。这个气场被视为人体生命力、精神状态等的外在体现,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特征的气场。比如,健康且充满活力的人,其气场往往被描述为明亮、饱满且范围相对较大;而身体欠佳或者情绪低落的人,气场可能显得黯淡、薄弱。气场还会受周围环境以及人际交往等因素影响,像处在积极、和谐的环境中,气场或许能得到滋养变得更强,反之,在消极杂乱的环境里,气场可能受损变弱。并且据说有特殊能力的人能够“看见”或者感知到他人的气场状况,以此来判断这个人的大致状况。
二,经络与能量通道说:这也是我们中医理论的经络概念,认为人体内部有着如同脉络般的线路,气血或者说一种特殊的生命能量沿着这些通道循环流动,维持着人体的生命平衡。一旦这些通道出现堵塞或者能量流动不畅,就会引发身体的不适或者各种疾病,甚至还关联到人的运势等方面。而通过一些特殊的修行、冥想、气功等方式,可以调节这些能量通道,让能量顺畅运行,不仅能改善身体健康,还可能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以及在生活各方面的运势。
三,灵魂与肉体关系说:把人体分为肉体和灵魂两部分,肉体被看作是灵魂暂居的载体。灵魂赋予了肉体生命和意识,是真正主导人行为、思想以及命运的核心所在。灵魂有着不同的层次和境界,并且被认为是可以不断修炼、成长或者转世轮回的。肉体的健康等状况可能会影响灵魂的状态,比如长期体弱多病的肉体可能让灵魂的“能量”受到限制;而灵魂的状态也反过来影响肉体,比如一个积极向上、有着高尚灵魂的人,其肉体往往也会呈现出相对健康、有活力的状态。”
我说完这些理论,台下你几个教授在议论,这家伙脑子有多少东西啊?能不用讲义,滔滔不绝讲出这么多知识来。
这时李教授说话:“大家可以休息一下,相互讨论一下。也让王辉同学休息一下。”
我走到李教授面前说:“李教授,我是来学习的啊!这样一来岂不是喧宾夺主了啊!”
李教授小声说:“就是让你来打脸有几个顶着教授头衔仍然,不相信中医的老家伙。”
我又问李教授:“那个用西医理论,来质疑中医的学生,是你安排的吧?”
李教授说:“怎么可能啊!”
我说:“李教授,肯定是您安排的,你的眼神出卖了您啊!”
李教授竖起大拇指说:“回答非常精彩!”
李鸿雁也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休息了20分钟,这次成了答辩会啊!
基本都是前排你几个老家伙提问。
竟然,有个老家伙提问:“小王同学,你是如何理解人体穴位的?”
我真是无语,但是还得回答:“-这位老师您问这个问题,我视为你在考试我。穴位是俗称,《经络腧穴学》应该称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也是针灸、推拿等外治法施术的部位,它可以反映脏腑经络的气血盛衰等情况,就像一个个对外的“窗口”,能让医者探知人体内部的状态。 腧穴的分类:大体可分为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经穴是分布在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上的腧穴,有固定的名称、位置和归经,数量众多,是腧穴的主要部分;奇穴是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如:我们的太阳穴。它们对某些病症往往有着独特的治疗作用;阿是穴则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这类穴位没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哪儿疼或者出现特殊反应就在哪儿取穴。如:皮肤表面生的疮,疖,痈,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