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声一行人看得瞠目结舌,与他同行的一位技术人员忍不住惊叹:“我这是进入了科幻世界里吗?整个装配流程全部是机器人啊?”
此刻,叶游南正在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上一串串跳动的字符,丝毫没有察觉到我们的到来。
周彤看见我领着一帮人走进工作间,连忙迎了过来说道:“老板!这几位是?”我向她介绍道:“周总工,这几位是总装备部的专家和王部长,来参观一下我们工作间。你给大家介绍一下吧!王部长有什么指示一定要记好照做知道吗?”
“好的老板!几位领导请跟我到更衣室,换衣服进入装配间必须穿着防静电服,进行紫外线消毒。更衣室里有储物柜,请大家自觉把手机相机放进储物柜。进入装配间不得拍照,大家千万不要随便触摸任何物品。首先,是为了大家的安全考虑,其次是为我们的飞机考虑。请大家务必遵守规则,谢谢!”周彤礼貌而专业地对王洪声一行人介绍进入装配间的制度。早有机器人替我们送来几套印有星辉科技徽标文字的防静电工作服,我们换好衣服从紫外线消毒通道进入到了装配间。
一进入装配间,各种精密的仪器和忙碌的机器人便让人目不暇接。周彤此刻成了解说员,耐心地一一回答王洪声和专家们抛出的问题。她熟练地讲解着每个装配环节的技术要点和创新之处,展示出深厚的专业功底。参观完装配间里的一切,王洪声问道:“你们这么大装配间有多少人工作啊?”
“王部长,你是问人还是机器人啊?还是技术人员啊?”周彤诧异的问。
王洪声连忙解释道:“都有,都有!包括机器人还有工作人员都算啊!我看你们的机器人比真正的工人动作还娴熟啊!没有几十年的装配老师傅真达不到这水平啊!”
周彤认真地回答:“我们技术人员有26名,装配机器人,固定不动和自由行走总共120台。”
这时,一位专家提出疑问:“那你们零部件在哪里加工啊?怎么没有看见你们零部件加工车间啊?”
周彤礼貌地回应:“我们,零部件都是找代工厂加工的,我们给生产厂家技术图纸、生产工艺,由代工厂加工。关键零部件我们自己生产,非常抱歉生产车间不便参观。”
紧接着,又有一位专家发问:“那你们,生产‘鹏翔一号’用了多长时间?一年还是两年?”
我看了一眼正在电脑旁忙着修改设计图的程鹏翔,自豪地说道:“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吧!非常感谢飞行器设计师程鹏翔和我们的技术团队的努力,我们的‘鹏翔一号’从设计到装配完成只用了三个月。”
“你在开玩笑吗?一架新型战机从设计到装配完成三个月啊!我们的一款装备从完成设计,到确定方案,到立项最快都要半年啊!三个月怎么可能吗?”一位四十岁左右戴眼镜、领导模样的女人带着质疑的语气说道。
周彤一听,忍不住白了那个女人一眼,没好气地说道:“你们是国企,不干活照样拿工资啊!奖金福利样样都不少啊?我们是民营企业,老板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啊!我们只拿工钱不干活,老板说不说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良心过不去啊!更对不起技术工作者职业操守。”
现场气氛瞬间有些尴尬,我连忙打圆场:“其实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团队创新的设计理念和高效的协作模式。我们采用了最新的数字化设计软件,能在虚拟环境中快速验证设计方案,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而且我们的机器人装配系统也是自主研发的,精准度高、效率快,能24小时不间断工作 ,这才创造了这个奇迹。”王洪声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看来民营企业在创新活力和效率上确实有着独特的优势,这正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随后,王洪声一行人又就一些技术细节和合作模式与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对星辉科技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送走王洪声一帮人,陈梦澜说:“我爸是什么意思啊?他们空军明明对我们的“鹏翔一号”高度重视,他们高层还开会研究飞机量产列装部队的事情呢?”
我用手指在比划了一个闭嘴的动作,随后说道:“别乱讲,这是军事机密。”
“快拉倒吧!有什么秘密在你这三军统帅都夸赞的人物面前还是秘密啊?不过老头子这次有些反常啊!”陈梦澜不屑的说道。
叶欣怡仿佛什么都知道一样似的,信心满满的说道:“你家老大这是投石问路啊!他不好意开口,只能示意王部长来了呗!你们信不信不出三天陈司令准打电话来啊!”
“军工风云之鹏翔崛起
“叮铃!叮铃!”桌上的电话突兀地响起来,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我顺手拿起电话,习惯性地说道:“喂!您好哪位,有什么事情可以帮到您吗?”
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声音:“我是廖建功,听说王大嗓门去你们那儿了,那老小子没有欺负你吧?他要敢欺负你就告诉我,看我怎么收拾那老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