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上智部通简卷三

借古鉴今 忙种 1150 字 25天前

《智囊全集》上智部通简卷三包含众多故事,以下为你详细介绍部分故事:

诸葛亮不设汉吏

- 背景:诸葛孔明平定南中之后,有人建议设立汉人官吏来治理蛮人。

- 经过:有人进谏认为应乘蛮夷归降设汉官治理,使其归顺并接受教化。孔明则分析设立汉官存在诸多困难,如留兵则缺粮,无兵则易生祸患,且蛮夷难以信任汉官。

- 结果:孔明最终不设汉官,不留军队、不运粮食,纲纪法规大略制定,夷汉相安,直到诸葛亮去世,夷人都没有反叛。

- 解析:体现了诸葛亮做事从实际出发,追求妥当,以夷汉相安为目标,免去了可能的战争和麻烦。

高拱论平叛之略

- 背景:明穆宗隆庆年间,贵州土官安国亨、安智互相起兵仇杀,当地巡抚以叛逆罪名奏报朝廷,朝廷出兵征伐无果,局势将乱。

- 经过:新巡抚阮文中上任前拜见高拱,高拱指出安国亨是被奸臣挑拨,巡抚偏向安智导致安国亨疑虑恐惧不服拘捕,不应以叛逆论处。阮文中到贵州后密访,情况果然如高拱所说,于是列出五事处理,但安国亨因疑畏拥兵不赴勘并上疏辨冤,阮文中受浮议影响又上疏请剿。高拱授意兵部让吏科给事贾三近前往勘察。

- 结果:安国亨听说科官来勘,愿意出群奸赴省听审,五事皆如命,愿罚银自赎。安智起初不从,阮文中惩治其用事拨置之人后才伏,最终安智也革去管事,随母安插。

- 解析:高拱能看清事情本质,不盲目主张征伐,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体现了通达事理、化繁为简的智慧。

宋太宗托醉